中教网8月26日讯为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新动能,2025年8月5日至12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国家级重点团队——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芯语通乡”社会实践团,在郭福燕、孙萌两位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尹延璐、梁晨、王晓娜、刘乐彤、王梦语、杨皓冰等团队成员赴甘肃省天水市开展专项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获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委员会不仅发来正式欢迎函,更提供政策指导与资源保障,为实践团搭建起服务乡村的坚实平台。
图为甘肃省语言文字委员会欢迎函。梁晨 供图
乡村道路问需求,一张问卷藏初心
实践团首站落脚桃墟镇金鑫村,通过入户访谈、现场交流等方式,初步掌握当地普通话普及基础情况。随后,团队转战齐寿镇廖集村,以“线上+线下”双渠道发放问卷,全方位收集村民语言使用数据。调研结果显示,95%以上村民日常交流仍以地方方言为主,普通话使用率偏低,成为制约当地对外沟通、产业发展的隐性瓶颈。
图为王晓娜等人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当地普通话使用现状。王梦语 供图
图为尹延璐等人与金鑫村村民们开展推普现场交流会。王晓娜 供图
图为梁晨向村民讲解普通话的重要性以及推普政策。王璟琳 供图
针对这一现状,实践团迅速联动廖集村村委会与镇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开展普通话推广行动。一方面,通过政策宣讲会解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让村民明白“说好普通话”对拓宽就业渠道、对接外部市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开设“趣味普通话课堂”,以方言与普通话对比教学、生活场景对话模拟等通俗方式,降低学习门槛。实践期间,队员们还主动参与农事劳作,在帮村民采摘、耕种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当地特色农产品产销困境,为后续助力村庄增收埋下伏笔。
图为尹延璐、王晓娜等人帮助村民们分拣油蟠桃。梁晨 供图
图为梁晨、张恒睿帮助村民推车。 尹延璐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们一起帮助村民晾晒胡麻。梁晨 供图
校园推普润童心,欢声笑语传乡音
在齐寿镇中心小学,实践团发现当地教育领域存在多重“语言难题”:教师普通话考证渠道狭窄、等级要求高,教学中方言使用现象普遍;学生课堂上方言交流频繁,部分家长对孩子普通话学习重视不足。为破解这些问题,团队精心设计“推普+青少年语言文化素养”特色活动,将课堂变成充满活力的“语言乐园”。
图为梁晨等人向当地小学生们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当地学生普通话使用情况。王璟琳 供图
活动中,队员们先是结合案例讲解普通话在升学、交流中的重要性,演示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平台的使用方法,帮助师生拓宽学习渠道;随后开展“推普手抄报创作”“绕口令挑战”等互动环节——孩子们手握彩笔,用稚嫩的线条勾勒“说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画面,几十张色彩斑斓的手抄报很快铺满课桌;绕口令比拼环节,“八百标兵奔北坡”的朗朗声回荡校园,孩子们在欢笑中感受普通话的韵律之美。这场寓教于乐的活动,不仅打破传统教学的刻板印象,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学好普通话、讲好普通话”的种子。
图为梁晨为小学生们讲解普通话的重要性以及推普政策。王璟琳 供图
图为梁晨等人为小学生们解答推普政策疑问。尹延璐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们指导小学生们绘制推普手抄报。刘乐彤 供图
图为小学生们相互展示所作手抄报,并与推普团队合影留念。刘乐彤 供图
图为小学生用普通话朗读绕口令。刘乐彤 供图
产业园里赋新能,“语言+科技”促增收
走进齐寿镇生态文化产业园,实践团跟随杨园长考察当地特色农业与文旅产业,结合专业优势探索“农业+电商+推普影视”三重营销模式。调研中,团队发现产业园因地处半山腰、地势陡峭,农作物收成率低成为农户增收的“拦路虎”。队员们发挥电子信息专业特长,提出引入“智慧生产可视化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气候等数据,助力提升作物产量。
图为团队成员向杨园长了解齐寿镇生态文化产业园情况。王璟琳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与杨园长探讨产业园所遇问题。杨皓冰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们跟随杨园长参观产业园。杨皓冰 供图
同时,实践团为产业园搭建标准化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员工与外部客户沟通的语言障碍;围绕当地生态旅游资源,以普通话为传播载体拍摄文化宣传片,提升产业园知名度;针对电商直播需求,开展专项培训——从普通话发音纠正到农产品专业术语讲解,从直播话术设计到营销技巧分享,为产业园打造专业电商团队。目前,产业园已与实践团达成合作意向,后续将逐步落地相关帮扶措施。
图为团队成员向村民开展电商直播专项培训。姜召鑫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为产业园搭建标准化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姜召鑫 供图
两校联翼共推普,青春力量续华章
在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协调下,实践团赴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开展推普工作交流,搭建校地合作新平台。座谈会上,郭福燕、孙萌老师详细介绍“芯语通乡”实践团的建设历程、推普活动成效及新时代推普工作思路;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团委刘副书记对实践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将专业优势与乡村需求深度结合,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双方经深入交流,正式达成“联盟共推普”战略合作意向,约定通过整合两校优质教育资源、融合两地文化特色、共享社会实践经验,探索“高校联动推普”新模式。会后,实践团还走进该校实训基地,依托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平台开展普通话专题培训,通过示范教学、情景模拟等互动形式,帮助师生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助力其普通话等级考试通过率提升。
图为团队成员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开展推普工作交流会。王璟琳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 尹延璐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志愿者们合影留念。尹延璐 供图
从田间地头的方言调研到校园课堂的趣味教学,从产业园区的科技赋能到高校联盟的战略共建,“芯语通乡”实践团以专业为笔、以热忱为墨,在陇原大地上搭建起一座联通城乡的“语言之桥”。此次实践不仅让“学好普通话”的理念深入人心,更探索出“语言赋能+智慧助农+校地联动”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落实两校联盟共识,让普通话成为乡村文化传承的纽带、产业发展的引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尹延璐 梁晨 王璟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