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青春解码智慧交通!三所交通强国试点高校学子齐聚杭州探访交通强国建设前沿

2025-08-26 18:02 来源:中教网  庄辉腾   阅读 1.1万
366
分享

为引导青年交通学子深入基层,学习综合交通规划与智慧交通前沿,激发青年学子投身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7月21日至2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新语实践队联合大连理工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共三所交通强国试点高校师生共同组建实践团队,前往杭州市开展为期五天的“助力交通强国,青春奋楫扬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科学谋划:擘画综合交通新蓝图

7月21日上午,实践团走进杭州市交通运输局,与相关部门开展座谈交流,相关负责人向同学们介绍了杭州交通治理在线平台建设运营情况以及杭州市综合交通“十四五”建设情况和“十五五”规划思路,同学们结合专业知识就低空经济、约租车治理、智能感知网络等话题进行提问学习,对杭州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及智慧交通发展的总体情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

“杭州湖滨商圈人流量如此之大,在约租车需求量达到高峰时,杭州是如何进行路况与车辆进行管理的?”针对初到杭州所遇见的问题,实践团同学积极发问,进而更深入地了解了杭州市交通治理在线平台在堵点治理与约租车管理等具体场景的应用。

图为实践团与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座谈会现场

前沿科技:低空智联探索新未来

7月21日下午与22日上午,实践团先后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天目山实验室,参观学习了交通云脑研发、空地一体化管控平台、低空飞行器研发应用、低空创新服务应用等创新成果。

在滨江区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同学们对空地一体化管控平台产生了浓厚兴趣。“如何对未报备飞行器进行监测管控?”对于平台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学们做出了提问,并获得了专业的解答。而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同学们又找到了另外一个解法:“天目山二号”子母无人机,它可以进行空中巡查并通过子机执行具体任务。这样的参观学习,让同学们深刻认识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将所学知识与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团在滨江区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参观学习

图为实践团在北航国新院天目山实验室参观学习

产学研融合:数智化赋能交通治理

7月23日与24日,实践团分别走进了海康威视公司和中控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队员们分别学习了海康威视围绕物联感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所拓展出的产品生态,以及中控信息以数智化手段赋能智慧城市治理的解决方案。深入探究了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区域交通协同调度平台以及全息数字孪生立体交通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与企业技术专家就技术方案的本地化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在实践团中,有一部分同学结合自己的“中小学附近街区等重点路段平高峰拥堵治理”这一研究课题,参观中认真思考,积极发问。他们驻足于海康威视公司展厅内的“智慧交通信号控制平台”,询问关于信号灯智能配时算法与数字孪生的技术问题;而在中控信息,他们则认真学习“车路云一体化”的软硬件设施以及决策应用方式,收获颇丰。

图为实践团在海康威视公司总部参观学习

图为实践团在中控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学习

交通为民:公共交通服务有温度

7月22日上午,实践团前往径山镇,在漕雅线沿线调研。他们走进田间地头,与茶农拉家常;他们走进社区服务中心,看到居民在这里读书娱乐。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交流,实践团成员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是如何给乡村带来变化的。

当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杭州城站火车站,亲身体验铁路客运志愿服务,在进站口等岗位耐心引导乘客、细致解答问询、协助处理进站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尽管汗水浸湿了衣衫,但帮助他人带来的满足感与喜悦,让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人民交通为人民”的宗旨,就蕴含在每一次真诚的服务里。

7月25日上午,实践团前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参观学习了航站楼中智能托运、自助登机、一体化服务机等机场基础设施智能化手段,直观感受了杭州大型交通枢纽的运转保障与出行服务的便捷化措施。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径山镇走访调研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杭州城站火车站参与志愿服务

杭州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奋力打造人民满意交通杭州样板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本次活动选取杭州作为实践地点,旨在深入了解交通强国建设成效,深入学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智慧交通的前沿理念、先进技术与成功经验。组织同学们紧密结合学科专业,走进科创企业一线、参与基层志愿服务,将书本知识与产业实践、社会需求紧密相连,旨在开阔高校学子视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同时鼓励青年学子把个人成长坐标嵌入到强国建设的时代坐标系中,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增强服务交通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与本领能力。(撰文:庄辉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