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从“面朝黄土”到“指尖种田”,安徽财经大学学子探索振兴路

2025-08-26 16:25 来源:中教网    阅读 929
31
分享

为切实了解怀远县乡村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实践以及现实困境,落实安徽省“江淮粮仓”发展任务。2025年7月13日至7月14日,安徽财经大学“莘火乡传”实践团队奔赴蚌埠市怀远县多地进行实地调研,将专业知识与农业发展现实所需相结合,在田间地头中贡献乡村振兴的青春智慧。

数字蓝图里的堵点与建议

为精准把握“三农”问题的政策导向,师生代表首先参与了参与了县政府举办的怀远县“十五五”规划编制调研座谈会。闫主任介绍到:“近年来,各乡镇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基层政务服务通过‘一网通办’也显著提高了村民办事的效率,数字化、信息化的布局未来将深入推进。”会议过程中,团队成员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讨论,当得知基层农技人才缺口较大,机械化、智能化农业普及较为困难这一问题时,团队成员借助前期的准备资料,简要介绍了小岗村的成功案例,并结合怀远县实际问题阐述了涵盖农技应用、人才回流、文旅融合三条建议。成主任评价这些想法既能帮助怀远县扩大粮食产量,又有助于缓解怀远县一二三产业链融合不通的问题。

科技与传统的相互切磋

在长淮卫镇的家庭农场传感器实时监测墒情,无人机巡航病虫害,与这些高科技设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物采摘环节仍需人力。农场经理解释道:“经济作物的采摘作业复杂多样,涉及成熟度判断、果实保护等精细操作,目前的技术还难以用机器完全替代人工。这也是导致生产成本高、效率难以大幅提升的关键堵点。”实践队员经过一下午的劳作,人均采摘量却不足60斤,这一亲身体验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农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渐进过程,需兼顾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这也为未来的实践队伍的研究指明了优化方向。

在当地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站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队员们协助完成了20余批次农产品的抽样、预处理与快速检测工作,详细记录了样本来源、检测项目及结果等信息。经济统计专业的队员王同学表示:“亲手操作农残快速检测仪,并将一道道数据录入系统,让我直观感受到数字化技术如何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如何让传统农活有了更可靠的质量标准和追溯依据。”

一粒糯米撬动起的致富石

作为“中国糯稻之乡”,怀远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和农业科技园的科研实力,为地方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我们和农户签订了协议,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15元的价格收购,研发推广机械化缓混一次施肥技术,高产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高校科研团队的努力。”负责人于翰告诉实践团队。

除了生产环节的创新,在企业电商运营中心,团队成员还观摩了线上店铺的日常运营、直播带货现场及订单处理流程。企业电商主管反馈:“虽然线上销售规模逐年扩大,但也面临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挑战。”对此,视觉传媒设计专业的几位同学现场为公司优化设计了用户界面,并为产品的包装设计出一副融合当地非遗和国潮元素的样稿,以此增强品牌辨识度。

图为车间工作人员对糯稻进行质量检查。王倩倩 供图

此次调研“莘火乡传”实践团看到了数字政务提升了办事效率,智能装备逐步下田,也见证了人才、成本、技术适用性等瓶颈。未来实践团队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继续探索“江淮粮仓”的智慧蝶变,深入乡间田野,将专业所学融入社会所需之中,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