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记笔记,这是我们最常用到的教学方式,但它的效果却是最低的,因为学习内容在孩子的脑海里留存比较少。
如果学生站在成人角度,在小组讨论中尝试修正问题,并且像老师那样讲授出来,这样留存率将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思维和表现都会变得非常主动。
一次偶然机会,学生一脸奇怪的表情地向我走来:“老师这个题目出错了,选项和原文无法对照。”本来我打算直接告诉学生如何修正,但忽然想,如果学生发现题目出错,同时自己提出解决方案,那将是一次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连续思维过程,同时也颠覆了自己的认知。
学生原来可能认为,考试题和书籍中的内容都是毋庸置疑的。但当他们发现错误,敢于直接提出,质疑自己心目中的权威,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于是一番老师退出的策略开始了:“同学们,这道题老师也看不出来怎么改?你们认为如何修正?”机灵的学生诧异地看着我,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可思议。一位学生小声嘀咕道:“老师真的不会吗?”,思索了一番,她似有所悟地看向我,会心一笑。此时,我启用小组讨论,这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没过几分钟,“小先生”们就开始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
“同学们,请跟我看第二页的第三行……”
集体交流后,同学们不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还解释地很清楚。除此之外,我还发现,当“小先生”们讲解的时候,其他学生听得格外认真,这一点我比较意外。可能学生也正在考虑:“他能当好‘小老师’,我也有这个潜力,所以得认真听,也许下一个成为‘小先生’的就是我。”所以,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运用了讨论的方式,及时把自己理解的内容讲授给他人听,这本身就是最有效的留存知识的方式。
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它的主要意思是:不同的学习方式,在两周之后,学习者接受的学习内容在脑海中的留存率也是不同的。
第一种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这种学习方式现在居于班级授课制的首位,但是效果却是最低的;第二中用眼睛去看,内容留存在脑海里大约是十分之一;第三种是视听,运用声音,图片等视觉和听觉,学习内容留存20%左右;第四种是演示,运用演示示范的学习方式,可以把30%学习内容留存在脑海里;第五种是讨论,通过与他人的讨论,留存率是50%;第六种是实践,学生亲自演练动手,大约75%学习内容留存在脑海中;第七种就是教授给他人,把所学内容讲给别人,是最有效的留存知识的方式,这可以消化90%的内容。可见,“小先生”方式是学习效率比较最高的。
我在想,如果有些教学场合适合用这种方式,可以多做尝试。
作者:聊城市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 付广云
编辑:聊城市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 孔辉
审核:聊城市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 周黎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