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湖北学子三下乡|湖北大学爱Do志愿服队:推普护音筑梦行,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2025-07-14 08:20 来源:中教网  刘童宇 李淋 常瑞欣 胡忠涛   阅读 3.4千
113
分享

中教网712(通讯员刘童宇 李淋 常瑞欣 胡忠涛)“老师,我的鼻子被‘绑架’啦!”,在武穴明德小学的普通话课堂上,一个普通的捏鼻子夹正在上演着“变形记”。当孩子们捏住鼻子发不出“n”音时,教室里爆发出阵阵欢笑。这个夏天,湖北大学“异口同声·语通天下”分队——爱Do志愿队走进武穴明德小学,以趣味教学推广普通话,同时守护乡村记忆,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调研明方向:破译“语言密码”

7月9日至7月11日,爱Do志愿服务队深入武穴明德小学及周边居民区开展语言生态调研,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了解当地普通话普及情况,精准绘制当地语言使用图谱。志愿者了解到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过程中主要以方言为主,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普通话应用较为频繁。儿童、青壮年是会讲普通话的重要人群,老人对于普通话的运用并不熟练。而武穴明德小学部分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三不”现象:因怕错“不敢说”、词汇量不足“不会说”、认为“说普通话不自然”而“不愿说”。

基于调研结果,服务队设计了“认知-实践-内化”渐进式的为期20天的普通话课程体系,旨在让学生情感上认同普通话、行动上学习普通话,从而提高学习普通话、运用普通话的自觉性。

图为志愿者对明德小学普通话情况进行调研

理论筑基:厚植语言文化自信

7月12日,普通话课程在明德小学正式启动。课程伊始,志愿者们以“普通话的前世今生”为主题,通过生动讲解和互动展示,向学生们阐述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地位。从先秦时期的“雅言”到明清的“官话”,再到现代普通话的规范化历程,志愿者老师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历史渊源、发展、基本内容、重要意义、现阶段基本情况,说明白我们历来就有“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历史传统、现实需要,旨在从根本理念上引起明德小学学生共情共鸣,画出学习普通话最大同心圆和价值认同。

图为志愿者与学生们的互动

实践创新:打造分层教学体系

在理论铺垫的基础上,服务队针对武穴明德小学不同学段实施精准教学:面向1-2年级开展“口腔体操+儿歌游戏”趣味语音启蒙,通过《声韵母冒险棋》等教具激发学习兴趣;为3-4年级设计“捏鼻子辨音法”等方言对比矫正训练,重点矫正n/l、h/f等方言干扰音;组织5年级学生进行经典朗读鉴赏,将《少年中国水》说等名篇与语音训练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团队特别设置“悄悄话角”降低心理门槛,设立“错得最搞笑奖”化解失误尴尬,使课堂既充满欢声笑语,又确保教学实效。

“以前总怕说不好被笑话,现在觉得学普通话原来这么有趣”四年级学生许欣的话,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为什么推普能振兴乡村?”面对这个核心问题,志愿者们用鲜活事例给出答案:普通话是获取知识的钥匙,是就业创业的桥梁,更是连接城乡的纽带。通过展示普通话在电商直播、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中的重要作用,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语言能力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系。

志愿者开展“n”“l”绕口令教学

文化传薪火:架设“双语桥梁”

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同时,团队注重保护地方方言文化,编撰《武穴话-普通话对照手册》。手册以生动形象的插画和日常对话场景,将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表达一一对应,进而帮助孩子们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这本手册就像一座小桥,”五年级学生李婷兴奋地分享,“桥这边是普通话的‘谢谢’,桥那边是我们武穴话的‘难为你了’”。手册特别设置了“我的家乡话”记录页,鼓励孩子们收集整理特色方言词汇。

图为志愿者为学生们宣讲推普政策

“这种‘推普护音’模式,既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又系住了文化的根脉”武穴明德小学宋老师评价道。志愿者们将继续深化推普工作,让更多乡村孩子既能用普通话“看世界”,也能用方言“记乡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