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鸿鹄学子共绘乡村新貌 陶麓古村焕发活力

2025-07-14 05:53 来源:中教网  方佳露   阅读 303
10
分享

中教网7月14日讯(通讯员 章立昀 鲍稳杰 方佳露)7月11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鸿鹄学社文化传承团主导的“艺术点亮乡村,智慧科技启新章”主题墙绘活动,吸引了十余位学生志愿者、当地村民代表及文化领域专家共同参与,为这座面临人口老龄化与发展活力不足挑战的古村注入了崭新的文化气息。一场融合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乡村美化实践在宁波市陶麓村成功落地。

深度调研:艺术介入振兴乡村的科学实践

陶麓村,位于宁波市郊,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了精准助力乡村发展,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鸿鹄学社文化传承团在活动前进行了详实的田野调查。团队成员深入村落,系统性地采集了村内古建筑风貌特征、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以及村庄在农业或日常生活中应用科技的具体案例。基于这些一手资料,团队最终设计出了一套将传统甬城文化元素与数字化创意表达相结合的墙绘实施方案,明确了以“甬城故事”为主线的创作内容。

▲图为鸿鹄学社文化传承团在陶麓村会议室研讨墙绘设计方案  陈辰供图

科技赋能创作:AI与传统技艺的融合呈现

活动于当日下午1时在陶麓村正式启动。鸿鹄学社成员分成若干小组,在村口主干道两侧及具有代表性的老宅墙面上进行创作。在技术应用层面,团队创新性地引入了人工智能(AI)辅助设计环节。通过AI工具生成基础构图与色彩方案,再由学生志愿者进行艺术化调整和手绘实现,有效提升了创作效率并丰富了视觉表现力,体现了“智慧科技启新章”的核心主题。墙绘内容生动再现了宁波独特的海洋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一道道承载地方记忆的文化景观。

环保工艺与高效执行:一日焕新公共空间

在具体绘制过程中,团队成员采用了环保型涂料,确保活动对环境友好。绘制技法上,他们运用了独特的海绵拓印手法,模仿传统拓片的肌理效果,在斑驳的旧墙上勾勒出灵动逼真的“陶麓之鱼”。同时,对漆扇制作等传统工艺场景,则采用了更为细腻的笔触进行还原。整个绘制过程组织有序,团队成员协作高效。经过半天的集中作业,多幅主题鲜明、质量上乘的墙绘作品顺利完成,覆盖了村内主要的公共区域和行人视线焦点区域,显著提升了村庄的公共空间品质。

▲图为鸿鹄学社成员陶麓村墙绘创作引村民驻足观看  刘宇翔供图

严谨收尾与成果共享:责任与艺术的共鸣

绘制工作结束后,团队成员并未立即解散,而是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大家默契地投入现场清理工作:仔细密封剩余颜料以防浪费和变质,使用湿布彻底清除地面滴落的颜料痕迹,认真清洗各类画笔、滚筒等绘画工具并归类摆放。现场整理工作井然有序。随后,全体成员共同汇聚于新完成的墙绘前,仔细观摩品评,用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这凝聚集体智慧与辛勤劳动的艺术成果,现场洋溢着成就感和喜悦之情。活动在全体参与者的合影留念中圆满结束。

振兴新章开启:艺术与科技的乡村实践样本

此次墙绘活动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鸿鹄学社文化传承团实践调研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远超一次普通的美化行动。它是一次将高校智力资源、艺术创新力量与前沿科技手段深度结合,应用于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据活动组织方及当地观察,这些融合了地方特色与现代审美的墙绘,有效提升了陶麓村的视觉形象与文化辨识度,预计将增强其对游客的吸引力,进而有望带动周边农家乐餐饮、本地特色手工艺品的展示与销售,为村民创造潜在的经济收益点。

▲图为鸿鹄学社文化传承团陶麓村墙绘活动圆满落幕合影  陈辰供图

“本次活动清晰地印证了艺术力量与科技手段在激活乡村潜能、促进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价值,”鸿鹄学社文化传承团负责人周鑫磊在活动后表示,“它不仅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宝贵平台,更是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的一次有益尝试。未来,鸿鹄学社将持续深化此类‘艺术+科技’赋能乡村的模式,争取在更多乡村落地实施,让艺术之光与科技之力共同照亮乡村振兴之路。”随着墙绘的落成,陶麓村以艺术为媒介、以科技为助力的振兴新篇章,已然翻开崭新的一页。(作者:方佳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