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西南财经大学北川红心先锋实践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07-14 16:07 来源:中教网    阅读 911
30
分享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厚植爱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7月2日至7月7日,西南财经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北川红心先锋实践队,深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展为期六天的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六天时间里,实践团以“深入学习北川抗震精神,共鉴灾后重建新风貌”为主线,先后走进地震纪念馆、地震遗址、石椅村、通航产业园、羌绣及草编非遗工坊、红军长征纪念馆和大禹故里,在行走中感悟抗震精神,在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在调研中探寻乡村振兴路径,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图1 北川红心先锋实践队在北川展开社会实践

一、走进地震遗址,感悟重生力量

7月2日,实践团首站来到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和老县城遗址。巨型浮雕、泛黄日记、层层叠叠的寻人启事,把队员们带回2008年地动山摇的瞬间;展柜里援建协议、安全帽与施工图纸,又诉说着“中国速度”与“全国同心”的重建奇迹。面对镌刻“14:28”的纪念碑,队员们深切体会到“山河记得,精神永存”的分量,更坚定了讲好北川故事、传播爱国情怀的使命担当。

二、走进石椅村,助力乡村振兴

7月3日,实践团走进石椅村,实地调研乡村振兴成果。石椅村依托特色农业和羌族文化,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队员们深入茶园,了解苔子茶的种植和制作工艺,感受特色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走进村民家中,倾听灾后重建的感人故事,体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深刻内涵。

图2 北川红心先锋实践队深入商户了解苔子茶产业

三、走进通航产业园,感受低空经济魅力

7月4日,实践团走进北川通航产业园,实地参观了北川机场和飞行训练基地。从地震废墟到云端枢纽,北川通航产业的崛起,正是“中国智造”和“中国速度”的生动体现。

图3 北川红心先锋实践队在北川永昌机场调研低空经济

四、走进非遗工坊,触摸文化脉搏

7月5日,实践团走进北川非遗工坊,亲身体验羌绣和草编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羌绣体验馆,队员们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学习“挑花”技法,感悟针线间的生命韧性;在草编研学中心,队员们用棕榈叶编织蜻蜓,体会指尖上的重生智慧。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非遗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精神的延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

图4 北川红心先锋实践队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学习羌绣、草编

五、走进红军长征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

7月6日,实践团走进北川红军长征纪念馆,重温红军长征的峥嵘岁月。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北川浴血奋战,为中央红军北上打开了通道。北川人民与红军结下的深厚情谊,正是“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写照。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青年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图5 北川红心先锋实践队参观北川红军长征纪念馆

六、走进大禹故里,探寻文化根脉

7月7日,实践团走进北川大禹文化展览馆和数字创意产业园,探寻大禹精神的丰富内涵。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与北川人民在抗震救灾中展现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一脉相承。在数字创意产业园,队员们观看了《少年禹传奇》的制作过程,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魅力,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图6 北川红心先锋实践队观看《少年禹传奇》制作过程

七、青春践行使命,续写时代华章

六天的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北川人民在灾难中奋起、在废墟中重生的伟大精神,也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使命担当。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要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收获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未来,西南财经大学北川红心先锋实践队将继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更多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争做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先锋,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之花。( 通讯员 陈思斯 张天笑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