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学子走进阆中市福利院,敬“老”传“文”暖人心

2025-07-14 16:44 来源:中教网    阅读 2.9千
96
分享

2025年7月2日到7月6日,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敬“老”传“文”小分队 7名师生走进阆中市福利院,开展以 “敬老传文,温情相伴” 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积极响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号召,也是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参与社会民生服务的生动实践。团队聚焦老人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剪纸互动、代际书写、游戏联欢、故事聆听等形式,为福利院老人送去温暖与陪伴,让敬老爱老美德在实践中熠熠生辉,以青春行动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社会和谐添砖加瓦。

剪纸传艺,剪出多彩温情

实践团队首站开启 “剪纸话情” 活动。团队成员备好红纸与工具,和老人围坐共剪。从简单 “雪花” 到“中国结”图案,团队成员手把手教,老人慢慢摸索。剪刀开合间,红纸化作精美作品,福利院弥漫着欢声笑语。奶奶爷爷们举着剪好的 “窗花” ,笑着说:“孩子,谢谢你们的陪伴。” 这一剪一贴,传递的不仅是剪纸技艺,更是跨越代际的温暖。以传统民俗文化为载体,团队在丰富老人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契合国家文化振兴战略,为乡村文化培根铸魂注入了新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教老人们剪纸。宋依依 摄

手印留痕,书写岁月深情

“掌心印忆” 环节里,团队成员与老人携手创作。颜料涂满掌心,按下的手印成为画布独特印记,随后大家提笔写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誓言。深浅手印交错,墨色祝福流淌,一幅 “代际同心图” 缓缓成型。屈瑾爷爷握着团队成员的手感慨:“这手印连着你们年轻人的活力,字里都是对我们的盼头,真好。” 这一印一写,定格的是瞬间,留存的是代际交融的深厚情谊。通过代际互动,团队传递了青春正能量,呼应了国家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促进代际和谐的政策导向,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图为屈瑾爷爷为红旗涂色。张贵鋆 摄

游戏联欢,唱响欢乐旋律

实践团队还为福利院的老人们组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趣味活动。在“ 气球勺中趣” 游戏中,老人们专注而开怀,气球在空中跳跃,似欢乐的音符,打破了年龄界限。在“歌词接力” 环节中,经典老歌引发全场大合唱,《打靶归来》《荷塘月色》 等旋律回荡在福利院每个角落。赵大爷在游戏里笑得开怀,连连说道:“你们的到来,我们特别开心!” 歌声与笑声交织在一起,驱散了孤独,填满了温暖。也践行了国家积极老龄化的政策,通过基层民生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让老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图为赵爷爷歌唱《荷塘月色》。张贵鋆 摄

聆听岁月,传承人生智慧

在“岁月分享”活动中,老人们成为“主角”。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认真倾听老人们的故事。屈瑾爷爷讲述了过去中国的奋斗历程,声音中带着岁月的厚重;唐奶奶回忆了与老伴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眼角泛起了泪光。这些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情感与智慧的结晶。听完后,团队成员小熊感慨道:“老人们的经历太珍贵了,教会了我们珍惜当下、勇敢向前。”这场聆听,让青春与岁月展开对话,传承了无尽的人生智慧。通过挖掘老人身上的“活历史”,团队传承了红色基因与奋斗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精神动力,呼应了国家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的战略部署,以文化传承赋能乡村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聆听唐奶奶讲述她的故事。张贵鋆 摄

在为期五天的实践中,师生们深切体会到陪伴与关怀对慰藉老人晚年生活的重要意义。阆中市福利院对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实践团队的倾心付出给予了高度认可与诚挚感谢。双方就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优化养老服务体验达成了深化合作的共识,并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此类活动,以青春力量践行社会责任,让“老吾老”的温情在更多角落蔓延。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也将紧扣国家政策导向,在乡村振兴的大局中,书写高校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关爱民生的新篇章,让青春在助力社会发展的实践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撰稿人:陈娜)

图为团队合照。李漫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