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下洲村皮影火出圈,竹编现身竟是为这?

2025-07-14 16:04 来源:中教网  蒋优优   阅读 279
9
分享

下洲村坐落于斗门镇西北面。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它,曾因盛产甘蔗、龙眼、荔枝、葡萄等,被称为“甜蜜村” 。如今,经过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建设,老村落焕新颜。“创美丽庭院 建美丽乡村”的成果处处可见,导览牌清晰指引着“食得香饼家”“非遗皮影戏”等去处,许愿廊的红丝带随风飘动,满是生活与文化交融的气息。

▲关于下洲的照片

下洲村的美食从不用华丽包装,却能凭一口鲜香勾住人心。有茶果、糍水、锅边糍和手工豆腐花等等。“食得香饼家”的饼一定要尝,芝麻、花生与面粉的香气交织,咬一口酥脆掉渣,内馅甜而不腻,这传承的老配方,是下洲人节日里的味觉记忆。还有“整只乳鸽”,本地散养乳鸽现杀现烤,外皮油亮、肉汁狂飙,鲜嫩入味,一口下去,满满都是下洲村的烟火诚意。

▲下洲必吃榜单

他们去体验了非遗皮影戏,在幕布后,五彩斑斓的皮影人偶在大家手中渐渐 "活" 了过来:孙悟空的金箍棒能灵活转动,哪吒的手会随脚步颤动。这看似简单的光影艺术,藏着大学问——每根竹棍的角度、每个关节的牵动,都需手腕巧劲与默契配合。操纵皮影的艺人说,这门手艺传了三代,"以前没电视,全村人围看皮影戏的热闹,比过年还欢腾"。大家跟着学演《小兔拔萝卜》,手指被竹棍磨得微麻,却在看到自己操控的皮影 "动" 起来时欢呼雀跃。此刻才懂,皮影戏的魅力从不在精致的偶人,而在人与光影的互动里,在那份 "亲手创造故事" 的奇妙体验中。

▲体验皮影戏

下洲村的非遗竹编,是最值得沉下心来体验的旅程。走进编织坊,竹香扑面而来,守艺阿姨早已备好削得匀净的竹篾。工匠阿姨手上老茧是岁月与技艺的见证。她先向大家介绍了竹编来历:以前村里靠水吃水,竹编是生活必备,鱼篓、渔网都出自妇女之手。选竹篾有门道,得是三年生老竹,剖得均匀无毛刺。

学编小舟时,才知这门手艺的精妙。起底的十字交叉要像给小船打地基,左手按稳交点的力道,右手缠绕竹篾的速度,都得恰到好处。竹篾在指尖翻飞,有人编到船身弧度急得冒汗,有人掌握技巧帮身边人调整。阿姨巡回指点:“左手按住交叉点,右手慢慢绕,像给小舟搭稳骨架,这样最后的成果才结实”。

▲制作竹编小舟

当各自的小舟终于成型——有的船舷歪歪扭扭,有的船底不够平整,却都闪着 "亲手创造" 的光。捧着这只浸满汗水的竹编小舟,突然明白:所谓传承,就是让老手艺在新手上重新呼吸,让岁月的智慧通过指尖,悄悄流进年轻的心里。阿姨笑着说:"你们编的不是船,是给老手艺续的新故事啊。"

▲老手艺接续的新故事

大家在编织的过程中专注于每一道编织工序。当歪扭却满是心意的小舟成型,成就感涌上心头。这不仅是学会编小舟,更是触摸到传承的温度——老技艺在新手上“活”过来,工匠的耐心、大家的认真,让非遗编织有了新故事。阿姨说:“年轻人愿意学,手艺就断不了。”原来传承,就是这样有人教、有人学,在笑声与汗水中延续。

▲小伙伴们的成品

在下洲村里,每根竹篾都在说着故事,每口美食都带着乡愁,每束光影都藏着奇遇——只等你,来续写属于自己的下洲记忆。

▲集体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洋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