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探寻红色尉犁,传承爱国精神——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组织犁途逐梦爱国实践团赴新疆尉犁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07-11 22:52 来源:中教网  杜红雁   阅读 9.2千
298
分享

中教网7月10日讯(通讯员 李茂杰 包旭东 孟凡昊 李天翔 孙超强)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增强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担当时代使命责任,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犁途逐梦爱国实践团抵达新疆尉犁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红色史料研读与爱国精神宣讲实践,开启青年报国担当的崭新篇章。

第一站:戈壁绽芳华,见证达西蝶变

研学首站,实践团走进尉犁县达西村展览馆,从记录着戈壁攻坚的老物件起步,直至展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通过展馆史料研读,团员们深入了解了达西村从“风沙肆虐的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的蜕变历程,以及它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行新时代治疆方略中的示范意义,特别是展馆中央陈列的“红色记忆”展区。

作为承载着“民族团结一家亲”深厚情谊的精神地标,这里收藏着一些干部群众共同开荒的坎土曼、共商发展的老会议记录,墙上“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标语,正是达西人爱国、团结奋斗的生动注脚。它不仅是新疆乡村振兴的缩影,更是新疆人民心向祖国、共建家园的精神见证。这座戈壁上崛起的精神堡垒背后,是一代代达西人扎根边疆、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

▲图为犁途逐梦爱国实践团参观达西展览馆后合影。

第二站:航天铸国威,赓续奋斗豪情

随后,犁途逐梦爱国实践团走进了尉犁县航空航天馆。在航空航天馆,实践团成员们驻足于每一件航天展品前,认真聆听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奋进故事。这里陈列的长征系列火箭模型、空间站仿真模型,见证了祖国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的跨越,承载着科研工作者为国铸器的赤诚。它们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执着,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立下了汗马功劳。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要传承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把爱国情化为强国志,为祖国的科技腾飞不懈奋斗。

▲图为犁途逐梦爱国实践团参观航空航天馆团队合影。

第三站:烽燧载忠魂,传承卫国壮志

在尉犁县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实践团成员们凝视着每一件烽燧遗址文物,静静聆听着唐代戍边将士的守土故事。这里展出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木简,清晰记载着"守烽卒"巡边、预警的职责,那些黄土夯筑的城砖残片,凝结着将士们在荒漠中筑牢边防的赤诚。它们共同见证了古人"寸土不让"的卫国决心,为边疆安宁立下了不朽功勋。成员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先辈守土卫国的执着,将这份爱国情怀融入血脉,守护好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图为犁途逐梦爱国实践团参观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团队合影。

第四站:老兵忆峥嵘,厚植爱国初心

最后一站,实践团来到了尉犁县老兵记忆馆。这里珍藏着张效法老人的军功章、战地日记,记录着他从淮海战役的硝烟到抗美援朝的烽火,用热血守护家国的征程。凝视着他带弹痕的军装与戍边时用过的旧水壶,成员们仿佛看到老一辈战士以生命践行“保家卫国”的誓言,深刻体会到那份“国家至上”的赤诚。他们纷纷表示,要传承这份爱国热血,以奋斗之姿守护盛世中华。

▲图为犁途逐梦爱国实践团参观老兵记忆馆团队合影。

通过此次活动,犁途逐梦爱国实践团的团员们不仅加深了对边疆热土的认知,更在精神层面受到深刻洗礼。他们表示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感动,把爱国情怀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用奋斗诠释青春担当,为守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