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小学频道 > 小学动态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葫芦生万象 美育绽新芳”—— 沈阳市沈北新区财落学校开展美术教研活动

2025-04-05 14:44 来源:中教网 沈阳市沈北新区财落学校    阅读 2.6千
94
分享

葫芦,谐音“福禄”,自古便是中华文化的吉祥象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月1日,沈阳市沈北新区财落学校以“葫芦生万象 美育绽新芳”为主题,展开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教研活动。教师们以葫芦为媒,学生以巧手传情,共同探索美育的无限可能。

匠心独运
活动伊始,教研团队首先走进“葫芦艺术工坊”社团教室。教室展架上,沈北新区财落学校范英老师创作的葫芦作品琳琅满目,精雕细琢。有的葫芦被雕刻成镂空山水,有的以工笔技法绘就花鸟虫鱼,或大胆泼墨展现出水墨画似的肌理。
“每一件作品都是对传统工艺的再思考,也是美育理念的具象表达。”一位教师在驻足观看作品时发出感叹。教研团队围绕作品展开热烈讨论,从技法创新到文化寓意,激荡出无数教学灵感。

妙手生“葫”

接下来是一场“葫芦画现场秀”,学生用电烙笔、刻刀或是马克笔制作葫芦画,他们用笔细腻,大胆创作。运笔时注重“由浅入深、主视角统一”的视觉效果把控。 
创作完成后,同学们化身“小小讲解员”,从纹样寓意到创作构思侃侃而谈。教师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这一刻不禁让人感叹:学生们的想象力,才是艺术最生动的注解!

以学促教

在体验实践环节,全体教师化身探究葫芦画的“学生”,在社团教室亲身体验葫芦画创作。范英老师现场示范,强调阴刻阳刻的肌理对比、疏密层次的空间把控,通过控制笔触力度与笔触的反复叠加,让葫芦画的画面层次丰富如水墨自然晕染一般。这场角色互换的实践,让美育回归“以美育人”的本质。

教研共生

  在集体研讨环节中,教师们围绕“葫芦艺术与新型材料融合”展开头脑风暴,探讨金箔、贝母、珍珠、金属丝、纤维织物与葫芦结合的可行性;提出“光影葫芦装置”等创意方向。

“葫芦不仅是载体,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教研员刘柏涛总结道,“用创新材料讲好文化故事,与校园文化相契合,美育才能真正扎根生长。”

方寸葫芦,万千气象。这次教研活动,是技艺的切磋,是灵感的迸发,更是美育初心的回归。当传统文化遇见现代创意,当教师匠心碰撞学生童真,沈北新区美术教育正以葫芦为笔,以生活为墨,书写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篇章。未来,让我们期待更多艺术之花,在这片沃土上绚烂绽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洋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