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百廿八烽火追光实践团:踏寻红色根脉 赋能乡村振兴

2025-09-06 13:52 来源:中教网    阅读 8.5千
277
分享

8月4日至8月5日,江苏师范大学百廿八烽火追光实践团奔赴江苏省盐城市多个以烈士命名的红色镇村,开展“踏寻红色根脉,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唤醒红色记忆,广泛开展社会调研

“烈士深夜冒着炮火给前线送粮,自己却饿得晕倒在田埂上,醒来还念叨着‘粮食不能耽误’……”在盐城东台市五烈镇,满头白发的老党员深情讲述革命往事。实践团成员们静静肃立,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这是实践团“史料挖掘+实地调研”双轨行动的生动场景。实践期间,团队成员深入多个以烈士命名的镇村,在纪念碑前鞠躬缅怀,同时寻访老党员、老村民,将“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挖战壕、守阵地”等散落的红色记忆悉心收集。

“听老党员亲口讲述那段烽火岁月,比书本上的文字更震撼,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先辈的精神。”实践团成员葛同学在走访后表示。

为精准掌握盐阜老区红色文化传承现状,团队精心设计并发放调研问卷500余份。数据分析显示,68.39%的受访者更倾向于通过现场讲解了解红色故事,85.12%认为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是传承红色精神的关键。这些数据为团队后续的传播工作提供了方向。

实践团成员广泛开展调研/图:王瑶涵

完善红色村史,挖掘时代精神内涵

根据调研结果,实践团针对现场讲解需求高的特点,在多个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红色故事分享会,通过互动问答、情景演绎等形式传播红色历史。同时,利用村广播开设“红色记忆”专栏,播报烈士事迹与红色知识,成功覆盖全村80%以上农户。

百廿八烽火追光实践团成员现场进行红色宣讲/图:王瑶涵

为让红色讲解更接“地气”,实践团走进建湖县党性教育基地,与专业讲解员进行研讨。“要多讲咱老百姓能听懂的家常话,突出‘身边人讲身边事’。”双方共同打磨讲解词,让红色故事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团队成员与讲解员交流学习/图:王瑶涵

激发红色动能,打造红色“一村一品”

在建湖县秉文村,党支部书记徐书记接过实践团赠送的“红色打卡集章册”时表示:“这个集章活动创意很好,把我们的红色地标串联起来了,既能让游客深度体验,也能增加停留时间和关注度,对发展乡村文旅很有帮助。”这是实践团探索“红色+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团队深挖本地红色元素,设计制作专属红色印章和集章册,在多个烈士命名镇村设立集章点,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实践团指导老师向镇村赠送文创产品/图:王瑶涵

在“红色+特色产业”方面,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在葡萄种植园,向农户了解并学习品种优选、田间管理及农旅融合经验;在螃蟹养殖基地,详细记录苗种选育、水质调控等生态养殖技术,掌握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需求。

团队与农户进行交流学习/图:王瑶涵

实践团指导老师表示:“走进产业一线,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潜力点,为我们思考如何将红色精神内涵与本地特色产业结合,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一手资料。”

(图6:团队合照)

此次实践中,江苏师范大学百廿八烽火追光实践团完成了从红色史料挖掘者到红色故事传播者,再到乡村振兴赋能者的角色转变。(通讯作者:魏思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