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9月5日讯(通讯员 张雪涵)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商韵狮威”舞狮社团组建“醒狮传薪队”于2025年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先后赴河北省徐水区北北里村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村,通过实地研学、训练体验、文化讲座、艺术感染等方式,推动南北舞狮文化交流,助力非遗在青少年中的传播与传承。
一、溯源北派狮艺,深入徐水北北里村实地研学
2025年8月24日,“醒狮传薪队”首站抵达河北省徐水区北北里村,这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水舞狮”的发源地之一。队员们走进北北里舞狮文化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细致观摩了百年来的舞狮服饰、器具、老照片和荣誉证书。尤其令人振奋的是馆内记载的辉煌历史:上世纪50年代,北北里舞狮曾随中国代表团远赴苏联演出,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北北里村舞狮文化馆
参观完当地舞狮文化馆后团队走进村里的舞狮训练馆。铿锵的锣鼓声中,6名当地舞狮学员正在教练指导下练习基本步法和狮头操纵技巧。队员们与当地舞狮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徐水舞狮不仅注重力量与技巧,更强调“神形兼备”,通过扑、闪、腾、挪等动作塑造狮子威猛又活泼的形象。社团成员也现场展示了在校内演出中积累的南派舞狮技法,南北狮艺在碰撞中相互启发,笑声与掌声不断回荡在训练场上。
图为当地舞狮传承人训练场景
二、南下江苏城头村:开展非遗讲座与童绘舞狮活动
河北实地研学结束后,团队转至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城头村,与当地村委会合作举办“千年非遗、南北舞狮”专题讲座。活动吸引了不少放暑假的孩子和家长前来参与。
讲座中,实践团成员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和视频,生动讲解舞狮的起源、流派差异与文化寓意。他们结合徐水之行的见闻,对比展示了北狮的写实威猛与南狮的写意灵动的风格特点,并分享社团在校内排练和演出的经历。在提问环节,孩子们踊跃发言:“狮子为什么要采青?”“舞狮的鼓点有什么讲究?”队员一一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图为实践团联合城头村村委会开展“千年非遗、南北舞狮”知识讲座
实践团组织当地小朋友开展的“我心中的舞狮”绘画活动将现场推向高潮。孩子们用铅笔勾勒出狮头的轮廓,再以水彩、蜡笔尽情填色。有的画了通红金鳞的北狮,有的描绘七彩斑斓的南狮,还有的发挥想象,创造出“彩虹狮”“星空狮”。一张张画纸逐渐被鲜艳的色彩填满,孩子们在涂画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乐趣,也更深入地理解了舞狮的形态与精神内涵。
图为实践团成员组织小朋友开展彩绘活动
传承不是固守,而是让传统走向新的人群
从河北徐水到江苏赣榆,醒狮传薪队的足迹跨越南北,始终围绕着同一主题:让非遗舞狮文化在年轻一代中“醒”过来、“活”下去。队员们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度,以真情传递狮魂精神,这个夏天,实践团成员既是学习者,也是传播者——而千年非遗,正因为这样的青春接力,得以薪火不息。
此次实践不是简单的参观或表演,而是一场文化的对话和薪火的传递。实践团队从北方学到的是厚重历史与扎实功底,在南方则尝试用轻松、创意的方式让舞狮走进孩子的世界。未来实践团队还会继续在校内校外开展活动,让更多人听见狮鼓的声音。
图为部分实践团成员在北北里舞狮文化馆合影
图为“商韵狮威”舞狮社团校内训练照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