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却不及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热情,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智行逐光实践队在暑假期间,走进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道老城区,以青年大学生“生力军”的担当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凭务实作风深入社区一线,助力荔湾区金花街道“绣花行动”,把服务送到社会需求最实处。
加强党团引领,奏响青春强音
智行逐光实践队在开展活动前便多次深入荔湾区金花街道进行实践前调研,在了解社区的历史背景、居住环境、居民状况等基础上,与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道团工委和林苑社区居委会成立“团工委+青年突击队+社区党员”三方协作小组,通过“红色文化引领+全龄服务覆盖”的特色模式,为社区培育提升工作注入“青”力量,旨在助力老城蝶变,持续构建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加快实现老城区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以“绣花功夫”推动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聚焦“一老一小”,全龄服务谱新篇
智行逐光实践队聚焦“一老一小”及全龄服务社区共性需求,组织参与多元化公益服务活动:包括银发智囊团(敬老活动)、惠民集市、亲子活动、分类垃圾宣传、清洁环卫、困难群众建档等多项惠民公益服务活动。
在慰问长者与困难群众活动中,爱心探访小分队敲轻屋门,每到一户,队员们都与居民亲切交谈,关切问候困难群众,仔细了解他们的健康、生活近况与困难所需,认真倾听群众难处,并以通俗易懂的话语耐心解读相关帮扶政策与申请流程、渠道,让他们知晓社会给予困难群众的各项帮扶政策。群众们从探访小分队的上门慰问中,由衷感受到温暖与关怀,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到相关帮扶政策,对未来生活燃起了更多的信心与热情。实践队还落实政策管理制度,在信息化建设环节,运用办公软件与数据整理技能,帮助社区规范更新困难群众档案信息化建设,确保困难群众档案“信息准、更新快、可追溯”,为社区高效开展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筑牢数据基础。
在惠民集市与亲子活动里,实践队员提前抵达社区活动广场,分工协作筹备好的各项物资,有的扛着支架组装搭建摊位,有的反复调整角度方便群众参加活动。活动过程,队员们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的亲和力,时刻关注群众需求,既确保为居民提供惠民服务,又让孩子们玩得安全又开心。实践队用一个个亲力亲为的举动,忙碌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汗水浸湿了队服,却没一人停下脚步,用实际行动为惠民服务筑牢根基。
此外,针对老城区长期存在的脏、乱问题,实践队组建专项行动,在高温夏日决心奋力出击。队员们手持小铲子、喷壶、垃圾袋等工具,逐街逐巷清理社区内的顽固“牛皮癣”——无论是贴满墙面的小广告、涂画在单元门口的杂乱涂鸦,还是电线杆上缠绕的破旧海报,都逐一铲除、擦拭干净。队员们额间汗珠不断滚落,却丝毫未放慢脚步,同时还对街巷的卫生黑点——楼道堆物、绿化带内的枯枝败叶等垃圾进行清运。这场环境整治行动,有效优化社区人居环境,将“青力量”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真正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打造文化IP,提升社区文化认同
智行逐光实践队在团工委和社区的大力支持下,充分挖掘社区文化底蕴、地标建筑、风俗文化,通过深度融合1906科技园、陈家祠等在地元素,提炼历史记忆、地域文脉和时代精神,设计“建筑为骨、汉字为魂”的岭南特色社区标识,让历史记忆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新生。通过镜头纪实老城焕新,以中国风视觉语言串联红色基因与金花文脉,构建起“党建领航-街校联动-文创研学-惠民共享”的特色模式,实现文化自信的沉浸式传递。
智行逐光实践队作为“团工委+青年突击队+社区党员”三方协作小组的主力军之一,在创新建立的“街-校-社”三方长效协作机制下,将持续开展红色文化惠民公益服务主题活动,以务实举措促进社区和谐,努力提升社区凝聚力与居民获得感。
撰文|陈烁、黎欣雨、黄雨婷
图片|黎婉君、和银荷、廖蔼彤
审核|麦洁贞 钟颖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