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9月5日讯(通讯员 陈柳、吴雨欣)暑期三下乡的尾声,邵阳市新宁县新正村的风里,藏着实干与温情交织的暖意——湖南信息学院“萤火星途”实践团与村民、村两委一道,用扫帚扫净街巷,用台账梳理成果,用家常菜话别,让短暂的实践,在乡村留下了看得见的改变、记心里的牵挂。
图为实践团成员打扫服务中心卫生
天刚亮,村口主干道上已响起扫帚声。实践团成员蹲在草丛里夹烟蒂,村干部王大叔挥着扫帚扫落叶,村民张婶拎着自家的塑料桶赶来:“以前路边总飘着塑料袋、碎纸片,娃们这一扫,路都亮堂了!我也来搭把手,让村里再干净点。”众人协作下,原本散落垃圾的路面变得整洁,宣传栏上的“防溺水警示图”也被擦得清晰透亮,成了村里一道清爽的风景。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干部成员一起大扫除
清扫结束,便民服务中心的总结会开得扎实。实践团负责人摊开台账:“32户入户宣讲防诈骗,20多个娃的作业难题都解了。”随后递上的《安全建议清单》《作业难点集》,让村长李建国翻得格外认真:“不只是帮我们干了这几天活,还把往后帮老人防骗、帮娃补功课的‘法子’都留下了,这才是真帮衬!”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加总结会
正午的农家小院飘着菜香,王大叔的爱人往队员碗里夹腊肉:“我家孙儿以前写‘暖’字总漏笔画,你们教完,现在写作业都要特意给我看!”傍晚的村食堂里,村民李阿姨攥着队员的手念叨:“娃们天天辅导作业,我家丫头现在放学就主动翻暑假本,明年你们可一定要再来啊!”酒杯轻碰间,队员红了眼眶:“这里早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肯定会回来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书记合照
没有盛大的仪式,这场收尾却格外动人——实践团留下的不只是洁净的街巷、实用的清单,更是乡村对青年的信任;村民盼来的不只是短暂的帮扶,更是与青春力量的联结。这双向的奔赴,正是三下乡最深刻的意义:让青春扎根土地,让温暖留在人心。
撰文 | 陈柳 吴雨欣
图片 | 陶思晨 罗雯茜 周湘菲
一审 | 杨龙双
二审 | 陈玉沣
三审 | 吴雨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