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9月5日讯(通讯员 陈兴 王清燕)2025年8月17日,南宁理工学院“蜡韵苗彩·蜡染传承实践团”怀揣对非遗文化的敬畏与的热忱,奔赴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开展了一系列有关非遗保护、乡村调研活动,以青春行动架起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桥梁。
抵达当日,实践团便直奔当地非遗文化工作室,与苗族蜡染传承人展开座谈。在工作室里,泛黄的蜡刀、沉淀的蓝靛染料、悬挂的蜡染成品,无不诉说着非遗的厚重历史。“画蜡要稳,染色要匀,脱蜡要净,每一步都得沉下心。”在谈话中传承人揭开蜡染古老神秘的面纱,让队员们开启了一场聆听的盛宴,其中蝴蝶妈妈的故事更是身上吸引着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如此,非遗传承人也和实践团讲述了当下非遗所面临着的问题,强调了通过非遗与科技的融合,去创新非遗的形式,为非遗注入活力,让更多人重新关注非遗。
为了深入了这项非遗所带来的魅力,团队成员们全程记录并体验了苗族蜡染从原料准备到成品晾晒的传统制作流程,并且亲身感受这项古老技艺背后的耐心与匠心。从选择布料到染色再到脱蜡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对耐心的磨练,也是非遗匠心的体现;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们在不断慢慢的摸索,虽然起初的小心翼翼带来了不少困难,将蜡料放入锅中加热至融化时,难以控制温度;画图线条出现中断等,但是当一件件的蜡染作品在指尖完成后,无一不是对收获的快乐以及对这项非遗价值与技艺的热爱。
通过这次贵州蜡染非遗之旅,实践团的成员们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对非遗的创新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如他们所想,他们将会带着这次旅途中的感悟,前往校园,激发大家对非遗传承的热情,以青年之力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蜡韵苗彩”三下乡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更以实际行动为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未来,他们会持续关注当地非遗发展,通过线上社群持续为传承人提供推广支持。让“蜡产苗彩”的魅力持续绽放,助力非遗在乡村中焕发新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