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南理工马院学子重走铁军路,解码民心碑

2025-08-07 14:53 来源:中教网  徐圆   阅读 2.4万
788
分享

中教网8月7日讯(通讯员 徐圆)为传承红色基因、砥砺青年担当,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启明”实践团于7月12日—19日赴镇江、扬州、盐城三地,开展以“铁纪铸江淮,民心照新程”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取得了深化历史认知、汲取奋进力量的扎实成效。

镇江砺行:从铁律丰碑到初心践履

实践团首站来到了镇江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中,新四军在茅山地区浴血奋战的壮阔画卷铺展开来。1938年6月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镇江成为新四军东进、北上、南下的战略基地。新四军在镇江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新丰车站战斗是一场夜间战斗,这边展示的就是老百姓为新四军引路的时候用到的马灯……可以看出,我们新四军是非常受当地老百姓的信任与拥护的。”在与专业讲解员的深入交流中,成员们深刻体悟到新四军挺进江南,开辟苏南根据地的制胜之道在于:以模范纪律聚民心、以关键胜仗稳根基。

图为团队成员与讲解员交流

感悟历史的同时,实践团将学习热情转化为服务动力。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成员们参与了展厅引导、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躬身践行“为民服务”的铁军初心。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志愿活动

告别纪念馆,实践团前往韦岗伏击战遗址。韦岗伏击战是新四军进入苏南敌后抗战的首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重振了江南人民抗战信心,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揭开了序幕。实地踏访让成员们对这场首捷之战所展现出的非凡智慧、巨大勇气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站在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前,实践团全体党员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以此表达对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致敬。

图为团队成员在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扬州砺智:从统战伟力到薪火相传

跟随铁军足迹,实践团第二站立足扬州,在郭村保卫战纪念馆探寻新四军的军事奇谋与统战伟力。1940年6月,由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在江都打响郭村保卫战,打开了新四军东进的通道,成为扬州大地首场抗战胜利之战。陈毅随后即兴创作《保卫郭村》诗篇,其中“领导坚强是胜利的核心,军民团结,友军起义是胜利的保证”的著名论断,精准概括了此战的制胜密码。

转至苏北指挥部纪念馆,新四军在扬州地区的抗战历史、苏北指挥部暨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和发展的艰辛历程让成员们深刻感悟到了“东进精神”中的统战艺术。

图为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

图为统战艺术展陈馆部分内容

走出场馆,实践团还访谈了当地干群,多元声音清晰展现了红色记忆在代际传递中的强大生命力,以及当地将历史资源转化为教育载体、凝聚社会共识、延续战时民主传统的生动实践。

图为团队成员访谈当地干群

盐城励心:从铁军为民青春接力

实践团第三站深入盐城,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此重建。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参观,在镌刻着“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民谣的墙壁前,深情续诵“你为人民死,人民得你生”的歌词,深刻诠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厚重内涵,为这片红色土地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指引。

展陈之魂,在民不在器;铁军之力,在众不在兵。实践团循着总书记的足迹,走入场馆,新四军浴火重生、浴血奋战的历史,以及军民同心、听党指挥、一心为民的故事,让成员们深刻领悟到:正是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中国共产党才能在风雨兼程中凝聚起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此行终站,实践团来到五条岭烈士陵园,聆听第三代守墓人卞康全讲述五条岭的英雄故事以及多年来为烈士寻亲的艰辛历程。苍松翠柏间,成员们在卞老的带领下,向烈士墓庄重三鞠躬,用深深敬意寄托对革命英烈的无限追思。在步出陵园的路上,卞老还深切嘱托“还有好多人不知道我们这个地方,不知道这些故事。请你们回去之后多多宣传,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

图为团队成员与守墓人卞康全合照

结语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星火不灭,征途如虹。“星火启明”实践团以青春脚步丈量江淮铁军线,于烽火岁月解码红色治理基因。未来,实践团成员将以此次实践为炬,将铁军精神融入青春血脉,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程上继续践行“民心所向即吾辈所往”的铮铮誓言。

撰文 | 徐圆

图片 | 李思影、靳茹

审核 | 李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