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三下乡程凝暖意,十日光景润桑榆

2025-08-09 15:21 来源:中教网    阅读 6.5千
210
分享

2025年7月19日到7月29日,河北经贸大学“‘耆’望田野,青春来协”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石家庄市长安区谈固街道居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为期十余天的三下乡养老院服务活动,以青春行动编织代际温情纽带 。

一、前期准备:以三下乡之名,备好温暖与初心

八月的石家庄,暑气未消。河北经贸大学“‘耆’望田野,青春来协” 社会实践团队的身影,出现在石家庄市长安区谈固街道居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这支怀揣热忱的青年队伍,带着提前筹备的扭扭棒、牛奶、水果等物资,正式开启与养老院老人的温暖联结。

二、中期活动:十余日朝夕相处,让陪伴成为日常的光

抵达目的地时,外围郁郁葱葱的绿植先映入眼帘。绿荫里,有几位年迈的爷爷奶奶正用着公寓的健身器材锻炼,看得出来,这里的设施很完备,对老年人的健康格外上心。不远处的树下,老人们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眼角眉梢都是颐养天年的松弛与快乐。团队成员穿过这片热闹的笑声,走进了公寓。

(一)初到相识:在观察与协助中建立连接

公寓一层设有医疗诊所,大家放下行李等待负责人时,安静里隐约飘来的病痛呻吟,让人对“年老”多了份共情;而医疗室墙上消防训练的照片,又让人因公寓的细致安心——健身器材护日常、医疗诊所保健康、消防培训守安全,这些细节让团队成员对接下来的服务更有底气。

负责人是位温和的叔叔,他带领大家熟悉环境,帮该社会实践团队对接了十位老人(奶奶偏多,这也让团队成员想起中国老龄化中女性占比更高的现状),此刻,这场陪伴正式开始了。

(二)互动升温:用分享与陪伴拉近心的距离

志愿者们先把提前准备的牛奶、水果分给老人,爷爷奶们乐呵呵地接过去,笑闹声让氛围瞬间轻松。只是房间里没空调,风扇吹着热风,心里默默记下这个细节,想着之后和负责人沟通。

图为团队成员给老人分发水果  田荆静 供图

稍作休整后,手工活动成了“破冰神器”。团队成员们教老人用扭扭棒做小猫眼镜,有人蹲在老人身边手把手教,有人来回指导,每个人都笑着说话。有位奶奶学得飞快,率先做出五角星;还有位奶奶起初拘谨,志愿者教了三遍后,攥着作品的手再没松开,眼里的惊喜格外动人。

图为团队成员与老人一起做手工 王欣 供图

活动后聊天更像“家常局”:九十多岁的奶奶拉着志愿者们的手,反复叮嘱“好好读书”,朴素的关心直抵人心;一位爷爷打开话匣子讲年轻时的事,说得起劲时眼里闪着光,志愿者们蹲在旁边认真听,两个时代的故事在这一刻轻轻交叠。

(三)日常融入:让陪伴成为公寓里的“日常风景”

接下来的日子,这帮青年人成了公寓的“熟面孔”。每天帮着打理庭院:有人扫落叶、捡纸屑,有人打扫卧室、扶花盆,老人们路过总说“辛苦啦”,阳光落在他们的皱纹和志愿者的汗珠上,都是暖融融的。

图为团队成员为老人打扫卧室  韩鑫蕊 供图

志愿者们还坚持每天和老人互动:陪爱听故事的爷爷聊往事,帮喜欢手工的奶奶准备材料,连哪位奶奶爱喝温牛奶、哪位爷爷散步爱走东边小路,都记在了心里。这些看似平凡的互动,在日复一日中,让“陪伴”二字有了更具象的温度。

(四)温情收尾:用惦念为十余日画下句点

临走前,团队成员给老人们发放亲手写的贺卡,一笔一划都是真心。有位志愿者没见到聊熟的爷爷,特意拜托负责人转交贺卡,不舍藏都藏不住。最后一天,志愿者们和老人们合影,镜头定格的瞬间,成了这十余天最温暖的终章。

图为志愿者与老人一起合影留念 王晗 供图

三、后期总结:十余日服务落幕,收获与成长永不停歇

此次三下乡养老院服务,是一场双向的温暖交换。出发时志愿者怀揣服务目标,结束时才懂老人们给了最生动的实践课:奶奶摩挲五角星的认真诠释“被需要”的分量,爷爷讲奋斗故事时眼里的光印证奋斗不分年龄,“院子因你们亮堂”的话语更让人动容。

实践让成员真正成长。大家学会“看见”需求:反馈风扇热风问题,对沉默老人安静陪伴。这些课本外的细腻,都是成长的印记。离别时递上合影,老人们的夸赞与“攒花生”的邀约格外暖心。三下乡的意义不在“来过”,而在老人记住“有孩子来看过”,青年铭记“有老人盼着再来”。这份牵挂会延续,青春的价值就藏在为他人奔赴的路上。

(通讯员:郑梓妍、武文欣、刘星驿、刘雨悦、谷笑璨、鹿佳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