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踏浪循足迹,躬耕悟真知——福建农林大学实践队前往东山岛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07-14 15:49 来源:中教网    阅读 784
26
分享

7月4日,福建农林大学数字经济学院“寻迹铸魂悟伟力,耕海耘田践真知”赴东山调研实践队踏上东山岛,追寻领袖足迹,感悟发展真谛。

实践队员在谷文昌纪念馆

追寻红色印记,筑牢信仰根基

实践队首站聚焦红色精神传承。在谷文昌纪念馆,泛黄的照片与朴素的治沙工具无声讲述着“县委书记好榜样”带领群众战风沙、筑绿洲的感人事迹,队员们深刻体悟“两山”理念的早期实践与精神伟力。东山战斗烈士陵园内,队员们庄严肃立,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为解放东山岛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铭记“岁月静好”背后的奉献与牺牲。寡妇村纪念馆前,“破裂的圆”象征破镜重圆,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兵灾家属”称谓变迁背后共产党人的深切关怀与“两岸一家亲”的血脉亲情。

寡妇村展览馆门前”破裂的圆“

深耕蓝色沃土,探寻发展新路

实践队深入考察东山岛蓝色经济发展模式。在澳角村,村史馆内从低矮石屋到滨海民宿的鲜明对比图,生动展现了党建引领下渔村的华丽蝶变。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蓬勃的旅游业态,使渔民人均年收入超3.8万元,村头篮球场的欢声笑语成为“人民至上”理念的鲜活注脚。渔业碳汇基地的探访让队员们了解到,一公顷海草床的年固碳能力相当于四公顷森林,昔日养殖区已转型为生态保育区,鱼虾成群,直观印证了“保护即发展”的海洋可持续发展模式,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实践队员正在参观村史馆

在产业创新前沿,福建大厝食品公司通过直播带货、融入闽南文化IP设计,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其“三代闽南渔人的餐桌守护”售后卡,体现了“数字赋能+文化铸魂”为传统渔业开辟的转型升级新路径。岱南村的白芦笋田如翡翠铺展,面对沙土挑战,村里成功引进良种并巧妙结合古法“盖沙翻沙”,科技赋能保障了芦笋品质。全产业链开发使亩产值提升三倍,有力擦亮“中国芦笋之乡”的金字招牌。

福建大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展览

队员们在芦笋文化馆品尝芦笋茶

传承文化根脉,赋能创新发展

龙头企业引领,共筑富民之路:实践队重点考察了当地龙头企业大有食品有限公司在带动渔民共同富裕方面的创新实践。公司依托东山特色资源,探索出一条产业反哺渔民的发展路径。其核心在于构建了“公司+合作社+渔民”的紧密型运营模式,有效联结当地300多户渔民,显著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为保障产品品质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公司引入数字化养殖系统,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精准监测。更为关键的是,公司积极搭建平台,成为渔民优质水产品展示、销售和品牌推广的重要窗口。通过节庆引流、品牌赋能和渠道拓展,公司帮助渔民解决了销售难题,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切实将产业发展红利转化为渔民增收致富的动力,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渔民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队员们实地走访调研大有食品有限公司

杏陈镇磁窑村,南宋瓷片釉光依稀。老师傅演示古法拉坯,龙窑与电窑共存,陶瓷主题墙绘与雕塑将千年“海丝”瓷韵化为可体验的文旅资源,动手制作融入海洋元素的瓷器,体验海丝文化魅力,结合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指示,探讨传统工艺创新传承路径。

实践队员体验制作陶瓷

带有东山特色的陶瓷展品

践行青春担当,守护碧海银滩

实践队积极投身生态保护行动。队员们于南门湾开展“守护蔚蓝”净滩活动,以实际行动清洁海滩,传播环保理念。在东山图书馆,队员们开设支教手作课堂,教孩子们制作特色冰箱贴,传递家乡文化,共筑美好记忆。

实践队员在南门湾净滩

三下乡创意手作课堂现场

通过此次深入东山岛的实践,数字经济学院学子们不仅解码了“谷文昌精神”的时代价值,更提炼了“渔旅融合+数字赋能”的发展路径,探索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东山样本”。队员们纷纷表示,将牢记嘱托,把实践所见所闻所学转化为行动自觉,努力成为懂数字、爱乡村、爱海洋的时代新人,为海洋强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图文:福建农林大学数字经济学院”寻迹铸魂悟伟力,耕海耘田践真知“赴漳州东山调研实践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