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上洲村 | 风吹稻浪时,千萃百炼在“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遇见了这些故事

2025-07-11 11:39 来源:中教网  蒋优优   阅读 4.6千
147
分享

中教网7月11日讯(通讯员 蒋优优)上洲村坐落于斗门镇西部,背靠虎跳门水道。因立村时四面环海,且地处水道上游,故得名“上洲”。是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之一,也是“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

▲上洲村特色地标之一

上洲村里,落羽杉列阵成诗,稻海花田铺展成画

来这里 ,体验最纯粹的乡村生活,感受那份独有的宁静与美好

队员们的脚步踏入这片土地

一场关于发现与传递的故事,就此展开

用镜头编写自然的诗集

宣传组的镜头,是上洲村最忠实的记录者。 她们扛着相机在村里转,像在收集散落的珍珠。村口的风车转得正欢,叶片带起的风拂过稻田,小伙伴们踩着田埂往稻海里跑, 裤脚沾了泥土也不在意,阳光穿过稻叶的缝隙,在他们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快门按下去的瞬间,连笑声都像被定格了。

▲风车与稻田相映

▲红色小风车

恒慧园里,藤蔓爬满竹架,百香果挂在绿叶中间。老板领着队员们逛后园,指着满园的植物说:“这是柠檬沙姜,那片是百香果藤,你们随便摘个尝尝。” 有人踮脚摘下一颗红透的百香果,老板笑着递过小刀:“切开直接吃,甜得很。” 大家体验心灵疗愈,盘腿坐在草地上打坐,老板在一旁轻声讲解呼吸的方法,这些画面都被镜头收了进去。

这些照片与视频,是把上洲村的生态之美、灵动瞬间,打包成了寄往远方的明信片。

▲队员采摘百香果

▲老板热情邀请品尝特色水果

▲调研组聆听负责人过往经历

▲大自然的馈赠

到了麻绳农家菜,超哥热情介绍:“尝尝这道柠檬沙姜鸡,沙姜是恒慧园摘的,新鲜着呢!”老板端上的清蒸鱼冒着热气,农家酿豆腐泛着油光, 每一道菜都十分的诱人 ,大家举着饮料和超哥、老板碰杯,笑声朗朗。

▲与超哥的活泼大合照

拾陆巷咖啡的小院是另一番天地:爬满围墙的三角梅开得热烈,木桌上摆着老板娘亲手插的野花。“这院子以前是废弃的老房子,梁是自己刷的木漆,花是一点点仔细栽培长大的”,咖啡店小姐姐 一边冲咖啡一边说,手冲壶里的咖啡液滴落在杯中,香气混着花香飘进镜头。她端出的拿铁拉着精致的花纹,美式杯壁凝着水珠,大家追着问地址:“这小院也太适合发呆了!”。

▲制作咖啡把乡野浪漫搬进千万幕

直播组化身 “上洲村推荐官”,在热门打卡点开启热闹直播。主播带着镜头走进营地里 。“大家看咱们脚下的草坪,草皮都是村民们亲手铺的,踩上去软乎乎的!”镜头扫过搭着白色帐篷的露营区,“这些帐篷白天能遮阳,晚上拉开帘就能看星星,旁边那排木桌木椅,是用村里老房子拆下来的木料改的,摸上去还能感受到木纹呢。”直播间里,红色的标语牌映着绿色的草甸,远处的稻浪与近处的笑脸重叠,满是生机与热忱。

▲在营地里的直播

队员们搭乘海畔乡野星空营地的稻田小火车 ,行至中途,忽然听见一阵清脆的笑声——小路旁站着两个混血的小朋友,正举着彩色风车朝我们使劲挥手,圆脸蛋被晒得红扑扑,像熟透的苹果。大家瞬间被这治愈的画面击中,纷纷笑着挥手回应。队员们迫不及待下车与他们互动,孩子父亲热心帮忙拍照,笑声混着风声飘远。这趟旅程,因这场相遇多了份暖意。这趟环绕稻田的旅程,因这场意外的相遇,多了份跨越国界的暖意。

▲跨越国界的照片 

走访里的烟火温情

调研组与后勤组的脚步,叩响了上洲村一户户人家的门扉。村民们脸上带着憨厚的笑,远远看见就挥着手招呼:“进来坐,喝杯凉茶!”没有陌生的拘谨,倒像邻里串门般自然。

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老人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说:“前几年路还是坑坑洼洼的,现在水泥道通到家门口;以前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村里搞起了 “ 上洲村四宝—— ”营地、咖啡店, 农家菜馆、民宿,不少娃也都回来发展 了!”话语里藏不住的自豪,混着院子里晒的稻谷香,成了最生动的乡村发展注脚。

村里道路宽了、产业兴了,日子像枝头的果子,愈发红火。这一路走访,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调研组触摸到民风淳朴的温度,也见证了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

▲与工人伯伯的乡音对话

▲和婆婆的温暖对谈

▲队员与村民共话过往

▲听村民讲诉村庄的故事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后勤组默默打点着行程的细节,宣传组把美好定格成永恒,调研组在烟火里读懂乡村的温度,直播组让千万人看见这里的生长。上洲村的美,不止于风景,更在于每一份热情、每一次蜕变、每一个让人想慢下来的瞬间。无论是生态风光、淳朴民风,还是特色体验,上洲村都值得被看见、被奔赴。

▲上洲村牌匾前的大合照 

如果你也想逃离城市喧嚣,

不妨跟上他们的脚步——生态客栈嵌着木格窗,枕着蛙鸣入眠;

稻田咖啡馆飘着现磨香,看云卷云舒发呆;

星空营地搭着帐篷,数着星星说心事;

农家菜馆端出斗门味,柴火灶炒出乡愁。

来上洲,把日子过成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