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AI少年说:“小红车”直播课走进东裕社区,鸿鹄学社架起童趣科技桥

2025-07-11 02:27 来源:中教网  侯梦婷   阅读 4.2千
138
分享

中教网7月11日讯(通讯员 周鑫磊 章立昀 侯梦婷)7月8日,一场融合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与孩童无限创意的“AI少年说‘小红车’直播课”在宁波市鄞州区东裕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鸿鹄学社文化传承团全程策划、组织并实施,旨在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技素养教育的号召,通过沉浸式、互动性强的科技体验活动,有效激发社区青少年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暑期生活注入智慧活力。

精心筹备,专业护航科技初体验

鸿鹄学社文化传承团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前期筹备。团队成员提前数周与东裕社区对接,详细了解社区青少年的年龄分布与兴趣点,精心调整课程内容以适应不同认知水平。活动场地布置、设备清单确认、应急预案制定等环节均细致入微。活动当天,团队成员早早抵达现场,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与饱满的服务热情。成员鲍稳杰凭借其扎实的专业知识,高效完成了复杂的直播设备调试与网络环境优化,确保信号稳定、画面清晰、声音流畅,为直播课的准时、高质量开讲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图为成员鲍稳杰调试直播设备。徐意  供图

直播有序,互动教学保障学习实效

上午十时整,“AI少年说小红车直播课”在东裕社区活动室准时开播。课程内容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人工智能图像生成的基本原理。为确保直播教学效果最大化,鸿鹄学社成员们进行了科学分工与默契协作:一部分成员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引导孩子们有序入座,保持安静专注的听课环境;另一部分成员则化身为“课堂观察员”,密切留意每位孩子的听课状态。他们以温和耐心的方式,对偶尔出现注意力分散的小朋友进行及时、友善的提醒和引导,确保知识传递的有效性。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直播课程中即将演示的关键性AI软件操作步骤,团队成员利用自备设备在小范围内进行了操作预演和难点拆解,这不仅加深了自身对流程的理解,也为后续面向孩子们的实操辅导做足了充分准备,体现了高度的责任心与教学智慧。

实操赋能,耐心引导创意绽放

直播课程一结束,鸿鹄学社文化传承团成员便迅速无缝切换到“辅导导师”的角色。他们按照预先分好的小组,深入到孩子们中间,手把手、一对一地进行实操指导。孩子们在引导下,兴奋地打开“豆包”、“即梦”等AI绘画软件,尝试将直播课上学到的“如何清晰描述画面”的技巧付诸实践,努力将脑海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实操环节充满了探索的热情与疑问:“老师,怎么才能让生成的恐龙看起来更凶猛?”“这个调整颜色的滑块是干嘛用的?”“我描述的城堡,为什么生成的窗户不太对?”面对孩子们层出不穷、充满童趣的提问,团队成员们始终面带微笑,俯下身来,以孩子们易于理解的语言,逐一进行细致入微的解答和操作示范,耐心帮助他们跨越操作上的每一个小障碍,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创意表达。

▲图为团队成员手把手指导小朋友操作AI生成图像。胡丹翎  供图

成果丰硕,童真与科技碰撞火花

在团队成员专业且充满鼓励的辅导下,孩子们的创意潜能被充分激发,创作热情高涨。短短时间内,一幅幅由AI生成、充满奇思妙想的图像跃然屏上。作品主题包罗万象,充分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完成作品后,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纷纷主动拉着身旁的“大哥哥”、“大姐姐”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兴奋地讲述画面背后的故事构思。团队成员们不仅认真倾听,更结合直播课程的核心知识点,给予具体、建设性的反馈,巧妙地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描述语言,使AI生成的结果更贴近心中所想,将学习从模仿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提升。

反响热烈,架设科技启蒙坚实桥梁

活动在孩子们意犹未尽的讨论与展示中接近尾声。参与活动的青少年们普遍反馈收获远超预期,不仅理解了AI绘画的趣味知识,更在鸿鹄学社哥哥姐姐们的悉心帮助下,掌握了将创意落地的实际技能,体验了科技创新的魅力。一位小朋友举着自己的作品,由衷地感叹道:“原来把想法说清楚,再加上哥哥教的技巧,就能让电脑画出这么棒的画!我回家还要试试画我的小狗!”这句朴实的话语,真切地道出了孩子们通过实践获得的成就感与喜悦。

▲图为小朋友手举AI作品定格科技童趣时刻。徐意  供图

此次活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鸿鹄学社文化传承团以专业的组织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功地在高深的科技世界与纯真的童趣天地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而温暖的桥梁。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科技启蒙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变得触手可及、生动有趣。这场融合了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的“小红车”之旅,无疑为东裕社区的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未来科技的大门,种下了探索与创新的种子,成为他们暑期生活中一抹亮丽的科技色彩。(作者  侯梦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