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11日讯 (通讯员:陈悦 周智敏 廖曦媛)新化县奉家镇上团村的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内,木质梁柱间仍回荡着红色岁月的回响。7月9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青春向党 红色筑梦”调研团一行走进这里开展实地调研。在与当地相关人员的访谈中,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保护管理所负责人曾凌坤一句“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干的只是本职工作。”触动了现场每一位调研团成员的心弦。
从传承红色基因到激活乡村发展,再到心系百姓共富,这位扎根深山的共产党员,用三个深入骨髓的“本能”,为责任与信仰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图为调研团成员访谈旧址负责人
传承本能:让红色血脉永续流淌
在新化县文旅广体局、村支两委及旧址保护管理所的积极推动下,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于2024年8月28日正式揭牌开馆。旧址的开放,为公众提供了近距离感悟长征精神、缅怀先烈的宝贵窗口。
谈及红色基因传承,曾凌坤深有感触:“在党的红色文化熏陶下,我深刻认识到,传承的关键在于下一代。只有让年轻一代真正理解、认同并践行,红色血脉才能永续流淌。”当青少年在红色场馆中触摸历史的温度,在英雄故事里汲取精神的养分,在实践体验中感悟信仰的力量,红色文化便真正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血脉,成为指引其立身、处世、成才、报国的内在动力。
奋斗本能:在困境中凿开新路
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地处湘中深山,山路蜿蜒,这样的地理位置是昔日红军隐蔽的优势,却是今日发展的瓶颈。面对挑战,曾凌坤坚定回应:“无论条件如何,谋求发展是每一个村落的必然追求。活化文物要顺应时代,从而打造特色红色旅游名片。”
下一步,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将着力打造“看得见、听得懂、能参与、可带走”的沉浸式红色体验。旧址积极拥抱数字化,运用VR触摸屏等技术构建智慧导览系统,参观者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看得见”历史;深入挖掘旧址相关的青年红军战士等人物故事,用更生动的讲述方式让参观者“听得懂”;策划“重走长征路”“历史剧本杀”等“能参与”的项目,让参观者在角色扮演中深刻理解长征精神;结合当地特色民俗和非遗技艺,开发出“能带走”的红色文创产品。
为民本能:共富路上一个不能少
访谈中,曾凌坤向成员们讲述了发生在90年前“种子稀饭”的故事——那是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写照:老百姓与红军双向奔赴,进行希望交互。这种“希望的交互”在今天的上团依托红色文物得以延续。据悉,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红色旅游项目带动周边民宿增收20万元/年、农产品销售200万元/年。旧址保护管理所与村支两委、全体村民共同推进该项目,采用村民以行为或资源入股的方式,确保“全民入股”,带领村民共同踏上致富路。
共同富裕的对象是全体人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凝聚乡村发展合力必须紧紧依靠并广泛发动群众。共产党员扎根基层,始终要坚持人民本位,心系人民福祉,牢记初心使命,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转化为实际行动——扑下身子干实事,切实为百姓谋发展、解难题。
▲图为成员们与负责人合照
“青春向党 红色筑梦”调研团成员在实地走访与问卷访谈中清晰勾勒出上团村以红色资源为锚点、撬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轨迹,更在字里行间触摸到一名基层共产党员“把初心刻进骨子里,把使命扛在肩膀上”的精神品质。这份来自深山的“本能答卷”,将成为调研团成员接下来行走基层的“精神罗盘”,指引他们带着滚烫初心深入田野,用扎实调研为红色传承与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让青春脚步与红色大地同频共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