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探泥陶古韵,以青春传非遗薪火 —— 传统与青春的传承共鸣

2025-08-25 21:24 来源:中教网    阅读 859
28
分享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非遗泥陶对乡村振兴的当代价值,2025年8月17日,武汉工商学院郢陶薪火实践队奔赴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金家窑·驿,以“探泥陶古韵,传非遗薪火”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实践之旅。在古朴的金家窑·驿,实践队员触摸泥陶非遗的温度,沉浸式挖掘泥陶文化价值——从参观调研、采访匠人到亲身参与制作、走访村民,不仅积极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以青春力量为非遗注入新动能,让乡村振兴与青春脉搏同频共振。

一、窑驿初窥:触摸泥陶历史脉络,开启文化寻根之旅

初抵荆州金家窑·驿,古窑的厚重气息扑面而来。在窑驿工作人员引领下,团队成员踏入泥陶文化的时光长廊。抵达工作坊之后,陈列架上,形态各异的泥陶作品有序摆放,从古朴实用的器皿,到造型精巧的艺术摆件,每一件都沉淀着岁月痕迹。团队成员们怀揣着好奇,跟随泥陶传承人李良凯老师的脚步,开启泥陶世界的初体验。经过李良凯老师的介绍,成员们了解到荆楚泥陶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当地独特水土赋予泥陶细腻质地,传承至今的手工技艺,更是让泥陶成为荆楚文化的生动注脚。李良凯老师指尖抚过作品,讲解泥陶从选土、制坯到烧制的流程,成员们仿佛能感受到历代匠人的指尖温度,并被深深震撼,这些泥陶不仅是物件,更是荆楚先民生活与智慧的载体,传承它们,就是守护文化根脉。此次参观,为团队揭开泥陶非遗的神秘面纱,也让青春视角与古老文化初遇,锚定传承探索方向。

(图为工作室内部分作品展示)

二、匠心得访:聆听坚守故事,感悟传承温度

为探寻泥陶传承密码,团队对郢城泥陶市级传承人李良凯老师展开深度采访。从事泥陶制作多年的李老师,谈及泥陶传承眼中满是热忱——既有对坚守的执着,也有对传承的隐忧。当成员们问及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时,李老师先是轻叹一声,随后说:“像你们这样只是过来了解泥陶工艺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愿意留下来认真学习手艺、坚持传承下去的人少之又少,还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传承队伍。”听到这里,成员们倍感惋惜:大家深知,传承人的稀缺,意味着先辈们代代打磨的文化瑰宝,随时面临着湮灭的风险。成员们接着向老师请教泥陶宣传推广的思路,李老师坦言:“我们尝试过通过网络途径宣传,但是并没有吸引很多人的目光,所以宣传效果不尽人意。”从老师的话语中,成员们体会到,单纯依赖传统宣传模式远远不够,需要我们结合当下的热点,让更多的人看到泥陶传承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对技艺的敬畏与热爱,变化的是适应时代的传播与创新。采访后,成员们深知,泥陶传承不仅是技艺接力,更是文化精神的延续,青春力量唯有融入这份坚守,才能为非遗破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图为成员们正在采访李良凯老师)

三、亲身体验:亲触泥火艺术,激活传承热情

采访结束后,团队成员迎来实践重头戏——亲身参与泥陶创作。李老师结合不同成品,向大家介绍了拉坯、捏塑、印模等多种制作方法,成员们则根据喜好选择心仪的体验类型。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从揉泥开始:感受泥土干湿、黏性的微妙变化;拉坯时,双手与陶泥“较劲”,努力塑造圆润器型;塑形阶段,又用刻刀、手指雕琢细节,让泥坯有了独特模样。看似简单的步骤,实则暗藏挑战——拉坯找不到技巧、塑形偏离预期等问题陆续涌现。但在一次次调整中,一件件“不太完美”却饱含心意的泥陶作品终于诞生。“亲手做才知道,这手艺真不简单,每一步都得静下心、沉住气。”参与体验的成员分享道。同时,团队利用短视频记录制作过程,将细节拍成小短片发到各种社交网站,增加大众对泥陶的关注度,以青春实践激活非遗体验热潮。

(图为李良凯老师在展示拉坯工艺)

四、走访调研:聚焦传承困境,探寻活化路径

为全面了解泥陶非遗现状,团队开展了实践调研。团队成员带着对非遗传承的关切,穿梭于川店镇的乡村。遇到纳凉的阿婆、经营杂货铺的大叔,成员们便笑着凑上前,递上精心设计的宣传单。与村民交流时,他们用亲切的乡音回答着成员们的问题,从“您知道咱郢城泥陶吗”“家里有过这种类似的物件吗”等问题的回答中,大家用质朴话语勾勒出泥陶非遗在当代生活的真实处境。通过街头走访,团队摸清泥陶与百姓生活的连接点,为后续思考非遗如何“活”在当下、走进更多人心里,攒下满当当的“民生素材”,让传承路径的探索,更贴地气、更有温度。

(图为成员们在走访村民)

五、青春践行:以行动续传承脉,以创新写非遗章

此次荆州区川店镇郢城泥陶非遗实践让团队深刻领悟:非遗泥陶既是荆楚文化的鲜活基因,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传承它,便是青春对文化根脉的守护。从初窥窑驿的震撼,到聆听匠心的触动;从手作体验的热忱,到走访调研的深思——成员们愈发明白:非遗传承既要留住老匠人的“守正”坚守,也要注入年轻人的“创新”活力。未来,郢陶薪火实践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借助新媒体力量,讲好泥陶故事,燃起非遗和乡村振兴的薪火,让更多人看见荆楚泥陶之美。以青春之名,续接泥陶传承脉络,用创新之力,书写非遗崭新篇章,让古老泥陶在时代浪潮中,绽放更璀璨的文化光芒!

(图为全体成员在工作室与李良凯老师合照)

通讯员:郑钰琦黄曼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