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8月25日讯(通讯员 陈兴)2025年8月,南宁理工学院“蜡韵苗彩·蜡染传承实践团”深入贵州,探寻苗族蜡染以蓝白交织的绚丽图腾,诉说着跨越千年的文明密码;在这里学子们以实践为船,以热情为桨,遨游在蜡染的海洋里。
实践团队员们到达这处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展馆里,深深吸引着他们的是一件件陈列的蜡染刺绣服饰,靛蓝底色上跃动的花鸟鱼虫,经纬间穿梭的斑丝线,轻声诉说着苗族人民对美的独特理解。"蘸蜂蜡,勾花纹,一蘸一勾,下笔如有神。"当指尖轻触蜡染布料,便能感受到时光的温度。让实践团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什么是镌刻在布帛上的民族史诗。
为了更直观感受到这项千年技艺的厚重底蕴。队员们走入蜡染工作室,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一场面对面的对话,深入了解苗族蜡染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及制作工艺,从蜂蜡的熬制、铜刀的使用,到蓝靛染料的提取、反复浸染的技巧,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苗族先民的智慧。蝴蝶妈妈、百鸟朝风,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故事画在布上;传承人的讲述让队员们对这项非遗技艺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随后,队员们亲手体验蜡染制作流程。在传承人的指导下,队员们手持特制铜刀,蘸取融化的蜂蜡,在自布上小心翼翼地勾勒图案。看似简单的线条,实则需要精准的力度与耐心,不少队员刚上手就出现了蜡线断裂、图案走形的情况,但大家毫不气馁,反复练习,逐渐掌握了铜刀绘画的技巧。当亲手绘制的白布放入蓝靛染缸,队员们更是充满期待,亲身感受"白布变蓝布,蓝布显白花"的神奇过程。
此次“蜡韵苗彩”实践团三下乡之行,既是一次非遗文化的深度探寻,更是一场青春力量与传统文脉的双向奔赴。指尖的蜡刀绘就文化根脉,缸中的蓝靛浸染青春担当,实践团将持续以青年之声讲好苗族蜡染故事,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绽放新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