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9日,华东理工大学 “万生进千村百企”商学院“元锗本味”实践团走进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曹家镇,以梨文化为媒、科技为翼,开启了一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团队不仅通过梨文化宣讲会传递健康理念,更精心准备了“暖心四重礼”:团队自制的《梨的食疗方案手册》、实用竹筷与天然肥皂,以及定制帆布袋,为当地农民送上了一份兼具心意与实用价值的“知识+生活礼包”。
梨文化宣讲: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交融
8月9日中午12时,实践团与曹家镇政府、梨膏非遗传承人陈军及农业创业先锋闵绍良共同举办梨文化宣讲会。团队成员从中医视角深入解读梨的药用价值,结合曹家梨“皮薄肉细、汁多味甜”的特点,设计了多款食疗方案,如“雪梨百合羹”“蜂蜜炖梨盅”等,既传承了千年养生智慧,又融入了现代健康理念。宣讲中,农民们频频点头,一位大爷笑道:“原来吃梨还能补身体,回去得让老伴儿多试试!”
绿野仙踪探访:科技赋能下的田园新图景
宣讲会后,实践团在闵绍良的带领下参观了“绿野仙踪”梨园。这里,富锗早熟六月雪梨已长至3米高,大棚内自动控温、控水、控肥系统精准运作,V字形树冠设计让修剪与采摘更高效。闵绍良介绍:“通过省农科院提供的实训基地,我们培育了六个新品种,早熟梨能提前15天上市,每斤价格翻倍!”团队还目睹了土工布防草实验——覆盖土工布的果园地面整洁如新,闵绍良笑称:“以后游客能穿皮鞋来摘梨,再也不用踩泥了!”
创新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产业链延伸
在梨园展厅,实践团品尝了闵绍良自主研发的42度梨酒。这款以六月雪梨和高粱为原料的烈酒,打破了传统果酒低度的局限,口感醇厚,包装融入非遗元素,已申请商标与专利。此外,团队还体验了专利防鸟果袋——无纺布材质透气防虫,既保护果实又减少农药使用,目前已售出200万只,成为农民增收的“秘密武器”。
结语:以青春之名,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夕阳西下,实践团带着泥土的芬芳与丰收的喜悦踏上归途。此次曹家镇之行,他们不仅播下了梨文化的种子,更以科技为犁、创意为种,助力传统农业焕发新生。
愿这份跨越校地的情谊,如曹家梨般甘甜悠长;愿科技与文化的双翼,托起更多乡村振翅高飞。未来,华东理工大学实践团将继续以青春之力,浇灌乡村振兴的沃土,让每一颗梨树都绽放希望,让每一寸土地都承载梦想,共绘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