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9日讯(通讯员 仵鑫、王狄)7 月 7 日至 8 日,福建农林大学 “凤梨新韵,赴漳浦台创园与台企凤梨基地科技” 实践队深入漳浦县,以科技赋能农业、以文化浸润筑牢廉政初心、以红色精神铸魂,持续开展乡村振兴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队在新民村、蔡新故居及红军洞的实践,彰显了青年学子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校地携手绘新颜:农笔绘村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7 月 7 日上午,漳浦县大南坂镇镇长吴海洲一行来到新民村,看望正在进行墙绘创作的实践队队员。在创作现场,队员们以画笔为媒,将乡村振兴图景绘于墙面——凤梨与闽南风情元素交织,为示范村人居环境提升注入鲜活创意。
吴海洲镇长对 “农笔绘村” 模式给予肯定评价:“新民村作为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正需要青年智慧激活发展动能。期待校地深化合作,在产业培育、文化赋能中探索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经验。” 镇长的话语不仅表达了对实践队工作的认可,更激励着队员们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产业升级,以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
▲图为吴镇长参观指导墙绘
廉风古韵润初心:蔡新故居里的精神洗礼
次日清晨,实践队走进漳浦两帝师廉政教育基地——蔡新故居,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商老师讲述下,这座承载 “一村两帝师,叔侄皆名臣” 典故的闽南古厝无声诉说着清代名臣蔡新的廉政人生。乾隆御赐的“绿野恒春”匾额、门上书楹联“志在文史总裁四库全书,身居清巷廉政一心为国”,尽显其清贫本色。
蔡新“有万世溪南,无百年宰相”的处世智慧,不仅彰显了其清廉正直的为官之道,更与新时代倡导的 “清慎勤” 政德观高度契合。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蔡新的故事让抽象的廉政理念变得可触摸、可感知,并且已经成为了激励自己坚守初心、服务乡村的精神力量。
▲图为商老师讲解故居历史
红色热土淬信仰:红军洞里的精神脊梁
在漳浦县清泉岩红军洞,实践队队员们重走红军突围路,用汗水丈量红色热土。80 多年前,红三团战士在“漳浦事件”后于此中重整旗鼓,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与担当。
岩洞依然,泉水淙淙。“红三团战士在缺衣少食、强敌环伺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革命信仰,这种精神力量深深震撼了我们。”实践队队员感慨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传承好红色基因,让红军洞的清泉永远滋养奋斗者的初心。”
▲图为实践队员攀登前往红军洞
▲图为红军洞实景
时代新篇: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从新民村的墙绘创作到蔡新故居的文化浸润,从凤梨基地的科技助农到红军洞的精神洗礼,“凤梨新韵”实践队在漳浦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学子“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写照。实践队不仅为漳浦带来了青春活力与创新思路,更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与紧迫性。
▲图为实践队员于蔡新故居合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福建农林大学“凤梨新韵,赴漳浦台创园与台企凤梨基地科技”实践队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砥砺前行。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更是青春力量与红色基因的深度融合。正如红军洞的清泉从未干涸,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将永远指引着当代青年在传承中坚守,在坚守中奋进。
撰文 | 仵鑫、王狄
图片 | 肖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