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10日讯(通讯员 黄怡、蔡康哲、陈家璇)为促进中华书法文化在小学生中的传承与普及,2025年7月10日,重庆师范大学墨韵童行支教团走进重庆师范大学属科学城第二小学龙兴分校开展书法教学实践活动。师生共同执笔,在橫竖撇捺间书写文化自信,让传统之美浸润童心。
(一)以趣启智,笔墨初相识
当日课程以“趣味互动+系统教学”为核心,以书法和诗词为主题,从“相识”到“习字”层层递进。为深化学生对笔画与汉字的联系认知,支教团选取了有趣的教学视频,提高同学们的兴致,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当屈原《离骚》的名句化作墨迹流淌于宣纸,传统文化与现代课堂的碰撞,让知识不再枯燥。
(二)知行合一,临摹悟精髓
正式教学环节紧扣“复习+新知”双主线。课堂上,支教成员苟津诚、谢家佳引导孩子们回顾书法基础——起笔的顿挫、行笔的连贯、收笔的从容。“路”“漫”“其”等汉字书写要点被拆解为可视化的动作示范,老师们穿梭于课桌间,俯身纠正坐姿、点拨笔锋;在教学活动中,支教团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胆书写,并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掌握三点水等部首的关键知识。针对同学们出现的共性问题,支教团进行了分析和纠错改正。同学们对自身取得的进步感到欣喜。
图 1支教成员讲解书写要点。胡潇月、柴奕琳、吕欣彤 供图
新知学习则聚焦《离骚》《春夜喜雨》等经典诗篇,支教团以“风”“雨”“知”等字为范例,剖析字形结构,讲解笔画呼应之道。当学生提笔书写“风”字时,老师强调撇画的舒展与捺画的沉稳,鼓励他们通过自查自评修正瑕疵。一撇一捺间,不仅是笔法的锤炼,更是对“自我审视”精神的启蒙。
图 2同学书写《离骚》。胡潇月、柴奕琳、吕欣彤 供图
此次活动还涉及了两个游戏,分别为萝卜蹲和猜字谜。在萝卜蹲游戏中,老师和同学们围成一个圈,以汉字为代号互动,欢声笑语中深化了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在猜字谜游戏中,老师通过甲骨文过渡到图画,一步步引导同学们猜出“花”、“鼠”、“龙”等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思维的火花在教室跃动,想象力与文化认知悄然生根。
图 3同学们玩萝卜蹲游戏。胡潇月、柴奕琳、吕欣彤 供图
值得关注的是,为提升学习成就感,支教团特别准备了“手写书签”活动。先让学生朗读“立足于诚实,其乐可无比”这句话,感受文字内涵与书写节奏,随后将箴言书写于书签,借书写传递做人的道理,实现书法与品德教育融合。
图 4同学们展示手写书签。胡潇月、柴奕琳、吕欣彤 供图
(三)墨香传火,文化润人生
此次教学不仅是书法技巧的传授,更是文化自信的培育。师生共写箴言书签,“立足于诚实”的墨迹不仅是笔法的练习,更是品格塑造的无声浸润;游戏中的欢声笑语,将汉字的形音义悄然镌刻于心;经典诗词的书写,则架起了通往先贤智慧与民族精神的桥梁。墨韵童行支教团以笔为舟,载着孩子们在横竖撇捺的河流中溯源而上,让文化自信的种子悄然播撒于纯真童心,并在此刻生根、萌芽。
墨香未尽,薪火正传。未来,墨韵童行支教团将持续以“三下乡”实践为平台,让书法文化走进更多校园,用笔墨为青少年的成长增添文化底色。
(通讯员 蔡康哲、陈家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