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笼”腾飞跃:竹纹流转间,沙河鸟笼的破局新生

2025-07-13 23:05 来源:中教网  李罗阳   阅读 810
28
分享

中教网7月13日讯(通讯员 郑沐欣)近日,“绘梦”创意实践团走进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沙河片区,近距离探寻历经百年传承的沙河鸟笼。这项省级非遗技艺,正为乡村振兴的蓝图勾勒出独特的画卷。

困境催生变革,传统鸟笼寻新径

沙河鸟笼作为广笼代表,在中国四大名笼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工艺可追溯至清末宣统年间。田心村的鸟笼以古朴造型、精美雕花闻名,制作工序繁杂,共有 140 道工序,需依次完成选竹制料、做配件、雕花、穿笼四大步骤,且全程依赖手工操作,仅将竹子加工成竹丝就需历经超过 10 道工序。

图为传统沙河鸟笼

然而,时代变迁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村里会做鸟笼的匠人们年龄越来越大,年轻人又对这门手艺兴趣不高。沙河鸟笼的制作技艺正面临传承困境。”北社村委会陶志文主任指着一个画眉笼,语气无奈道,“再加上现在养鸟的人少了,鸟笼生意也淡了不少。”但困境之中,新的思路正在萌芽。沙河镇上的鸟笼手艺人发现,鸟笼的价值并非只能局限于养鸟这一传统功能。于是,他们开始尝试转型,将鸟笼的造型进行修改,装上灯罩,放进灯泡,使其成为照明工具或装饰品,为这门古老技艺找到了新的出路。

图为陶主任向实践团讲解沙河鸟笼发展现状

“沙河鸟笼灯饰不断创新,品种外观已从之前的十几种增加到现在的一百多种,适用于酒店、山庄、旅游景点等多场合。目前,灯饰的市场也越来越大,已经远销东南亚、港澳台等地方。” 看鸟笼灯饰加工厂内工人正重复着开片、拉丝等加工步骤,陶主任言语中难掩骄傲,“这是沙河人民用智慧走出来的转型新路。”

图为鸟笼灯饰加工厂内工人们正在制作鸟笼灯饰

图为沙河鸟笼的创新样式

坚守传统根基,创新工法拓新途

在陶主任看来,转型不是丢掉传统,而是让传统“会说话”。转型并非摒弃传统,而是在坚守古法技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功能需求的适配创新。在选材上,依旧延续传统,选用浸潭、石潭等地生长3年以上的陈年毛竹旧料,因为这是保证品质的关键,也是对百年技艺的尊重。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沙河鸟笼灯饰加工厂

而在制作手法和造型上,则有了诸多创新。传统鸟笼讲究竹丝排列紧密以防鸟逃脱,而改成照明工具后,需要竹丝排列疏得均匀,这样光透出来才更美观,如同撒下的星光。在雕花方面,也进行了调整,传统的雕花繁复精细,更适合作为鸟笼的装饰;而用于灯饰时,雕花改成了简笔的竹叶纹等,这样灯光打上去,墙上的影子会更清爽雅致。

图为沙河鸟笼灯饰

细密交织的竹纹间,既镌刻着匠人世代相传的坚守与执着,更涌动着 “百千万工程” 赋能下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展望未来,沙河鸟笼必将乘势而上,以非遗之韵赋能区域发展,在创新求变中持续为清远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多破茧成蝶的时代华章,让这项百年技艺在时代浪潮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见证乡村振兴的蓬勃进程。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鸟笼手工艺体验馆外合影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