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精彩校园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绿意染端午,艾草系安康

2025-05-28 09:17 来源:中教网    阅读 5.2千
193
分享

近日,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区凝聚力,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志愿者在千秋桥社区开展了“绿意染端午,艾草系安康”主题活动。此次活动以社区居民体验为核心,通过包粽子、端午节习俗讲解、中草药辨识、五彩绳编织四大互动环节,在实践中宣扬端午节文化底蕴,烘托节日氛围,进一步将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生活,彰显管理学院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责任担当。   浓情端午,绿意先行。志愿者们提前到达,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前厅摆放了糯米、粽叶、艾草、苍术等材料,将五彩绳、讲解用的PPT投影设备以及草药整齐陈列。与端午节“绿意染端午”的主题相呼应,桌边整齐放置了装粽子的盆、水桶、剪刀等工具。随着志愿者们简单的开场致辞,“绿意染端午,艾草系安康”主题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包粽子环节,志愿者首先向社区居民介绍了粽子的起源及其在端午节中的重要地位:自古有以粽子祭祀屈原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家家户户的节日美食。接着,志愿者示范了粽叶的清洗与软化方法、糯米的浸泡技巧,以及咸、甜两种馅料的准备要点。居民们双手沾满糯米,按照“叶底夹米、拢叶折角、裹实扎绳”的步骤,小心翼翼地包出一个个棱角分明、饱满紧实的粽子。过程中,不少长者将家传秘方与志愿者分享,有的讲述自己小时候如何在河边帮母亲包粽子的故事,有的细心指导如何避免粽叶破损。浓浓的米香与欢声笑语交织,让每个人都沉浸在端午节的民俗氛围中。

图为老人与志愿者包粽子 尚海彤 供图

包完粽子,志愿者引导居民移步至多媒体室,通过精心制作的PPT,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与多样习俗,探源屈原,传承非遗底蕴。PPT首先从“端午节的起源”切入,介绍屈原投汨罗江的历史传说,以及古代越民族祭龙、驱瘟的活动演变过程;随后详述节日五大经典习俗: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编五彩绳和洗午时水,延伸至画额驱毒、打午时水等多项地区性风俗。讲解过程中,配合历史图片与简短视频,志愿者设计了“端午知识抢答”小游戏,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通过这种“讲——问——答”的互动方式,大家不仅快速掌握了端午节的历史脉络,还对端午文化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同。   继习俗讲解后,活动进入中草药辨识环节。志愿者首先展示了端午节传统用以驱邪避疫的两种代表性草药——艾草与苍术。真实的艾草叶片在光照下显现灰绿色,背部白色绒毛触感柔软;苍术则以其结节状根茎和羽状分裂叶片著称。志愿者先介绍两者的颜色、形状、气味及药理功效:艾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常挂于门窗之上以驱蚊辟邪;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古时常与艾草配合使用,以增强驱疫效果。随后,志愿者分发装有少量艾草、苍术的小药包,让居民通过“闻—辨—说”方式自行体验,并以趣味问答检验辨识成果。最后,大家还共同动手制作简易香囊,将中草药装入布袋,既可做节日装饰,又能将草药功效融入生活。

图为志愿者科普中草药 供图 尚海彤

活动接近尾声,管理学院志工带领居民进入五彩绳编织环节。志愿者先讲述五彩绳的来历:“青、赤、白、黑、黄”五色象征五方五行,被视为吉祥色;将丝线编成长命缕,寓意平安健康、长寿吉祥。演示过程分为选线、分股、交叉编织、收尾、打结等五个步骤,并提醒大家编织时手法要均匀有力,避免松散。居民们在志愿者的指点下,个个认真专注,丝线在指尖穿梭,纹路徐徐展开。在编织过程中,不少社区老人分享了他们年轻时佩戴五彩绳的难忘回忆,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编织结束后,每人还将在绳端系上小挂件,作为端午节的纪念与祝福。

图为志愿者和老人编织五彩绳 供图 尚海彤

最后,志愿者清理现场与社区居民共同拍摄了大合照。照片中,志愿者与社区居民手持粽子、香囊与五彩绳,笑容灿烂,画面充满节日喜悦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图为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合影。供图 尚海彤

此次活动不仅让社区居民亲身参与并了解端午节的丰富内涵,也加深了管理学院与千秋桥社区的交流与友谊。未来,管理学院将继续依托专业优势与青春活力,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传播和社会服务活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区贡献更多力量。(通讯员 汤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