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乡镇初中更面临着青春期叛逆、学业压力加剧、部分学生缺乏目标感等多重挑战。学生管理若只靠“管纪律、抓考勤”的老办法,难免沦为“花拳绣腿”。梓潼县自强初级中学校立足乡镇学情,以“精准引导”替代“生硬约束”,用“真招实策”赋能成长,走出了一条贴合少年需求的育人之路。
学生管理的核心,是“疏堵结合”而非“一禁了之”。青春期学生好奇心强,过度限制反而易引发逆反。我校摒弃“一刀切”的禁令,推行“问题导向型管理”:针对“学生沉迷短视频”问题,不搞“手机没收”,而是开设“媒介素养课”,引导学生辨析内容优劣,还组织“校园短视频大赛”,让学生用镜头记录校园生活;面对“课间争执频发”,设立“少年议事角”,让学生自主调解矛盾、制定文明公约。初二学生小杨曾因刷视频耽误作业,参与大赛后专注于拍摄校园风景,不仅重拾学习状态,作品还获校级奖项。这印证了“堵不如疏,引胜于压”,读懂青春期特点才能管好“关键期”。
学生发展的关键,是“锚定目标”而非“唯分数论”。乡镇初中学生常因“学习跟不上”陷入迷茫,单一的评价标准只会打击信心。我们打造“多元成长坐标系”,打破“唯分数”的局限:学业上推行“分层作业+个性化辅导”,让后进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特长上开设“科技、艺术、体育”三类社团,组建航模小组、书法兴趣班、篮球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闪光点。初三学生小涛文化课成绩平平,但在航模社团展现天赋,多次在市级比赛获奖,更因此树立了“考职业院校学无人机技术”的目标。正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多元赋能才能点燃成长动力。
家校协同的秘诀,是“同频共振”而非“各自为战”。乡镇家长多对青春期教育感到棘手,“只会唠叨、不懂沟通”成了普遍痛点。我们搭建“家校成长课堂”,摒弃“教师讲、家长听”的官腔模式,聚焦“如何与叛逆期孩子沟通”“怎样帮孩子缓解升学压力”等实际问题,开展“咬文嚼字”式的细致交流。教师分享“倾听三步法”,家长交流“陪伴小技巧”,还建立“线上沟通群”,实时反馈学生在校状态。这种务实的协同方式,远比“全文粘贴”的育儿文章更有实效,让家校成为育人“合伙人”。
乡镇初中的学生管理与发展,从来不是简单的“管”与“被管”,而是用真心懂少年、用方法引成长。梓潼县自强初级中学校将始终以责任心为基,以真举措为翼,既做守护成长的“守护者”,更当点亮梦想的“引路人”,让每个乡镇少年都能在成长路上行稳致远。(梓潼县自强初级中学校 任在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