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校协同的教育图景中,乡镇小学始终面临特殊考题:部分家长忙于生计疏于沟通,“学校管教育、家长管温饱”的认知根深蒂固,传统家长会常沦为“单向通知会”。梓潼县石牛镇小学校深知,家校不是“平行线”,而是“同心圆”,唯有打破沟通壁垒、用对方法策略,才能凝聚育人合力,让教育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取暖”。
家校协同的前提,是拆掉“认知壁垒”,拒绝“花拳绣腿”。过去,学校的家校工作多停留在发通知、开大会的表面,家长被动接收,效果杯水车薪。我校立足乡镇实际,推行“分层沟通”模式:针对在外务工的家长,建立“云端家长群”,每周推送孩子课堂表现小视频、作业反馈截图,用“碎片化信息”替代“冗长会议”;针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家长,开展“入户恳谈”,用方言拉家常、聊教育,把“教育理论”转化为“育儿实招”。四年级学生小琪的奶奶曾对“课后服务”有抵触,教师上门说明服务内容,还示范了如何通过手机查看孩子活动照片,奶奶当场放下顾虑。这印证了“真诚才是必杀技”,唯有贴合家长需求的沟通,才能敲开信任之门。
家校协同的核心,是搭好“互动桥梁”,多些“真材实料”。我们摒弃“教师唱独角戏”的旧模式,打造“石牛家校共建日”品牌活动,让家长从“旁观者”变“参与者”。春耕时组织“亲子农耕节”,家长带孩子下田种玉米,教师借机讲解植物生长知识;期末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课堂听课、参与班级管理,真切感受教学日常。有家长在活动后说:“以前总觉得老师管孩子容易,亲身体验才知其中门道。”这种沉浸式互动远比“全文粘贴”的育儿文章更有感染力,让家校在实践中达成共识。
家校协同的关键,是激活“共育动能”,少些“官腔说教”。针对乡镇家长教育方法匮乏的问题,我们搭建“家校智囊团”平台: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分享“亲子沟通小技巧”,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联合社区志愿者开展“育儿微课堂”,聚焦“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如何辅导作业不发火”等痛点问题,进行“咬文嚼字”式的细致解答。同时,建立“问题共解”机制,遇到学生成长难题,教师与家长及时对接、共同商议。正如古人所言“独木难成林,众志能移山”,家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为孩子铺就成长坦途。
家校协同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不变准则”——以真诚换信任,以务实聚合力。梓潼县石牛镇小学校将继续拆“墙”搭“桥”,用精准沟通化解隔阂,用务实举措凝聚共识,让家校协同成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梓潼县石牛镇小学校崔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