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寻根侨批,情牵侨眷——于泛黄信笺间聆听跨越山海的深情絮语

2025-08-19 22:46 来源:中教网  郑家宜   阅读 3.7千
207
分享

中教网8月19日讯(通讯员 郑家宜)2025年7月3日至5日,广东金融学院肇庆校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红旗先锋队在樟林古港周边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侨眷访谈与侨批文化采访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挖掘侨批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传承和弘扬独特的侨批文化,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团队首先走访了侨眷王女士家中,在温馨而略显陈旧的客厅里,王女士拿出了家中珍藏的侨批,并与调研团成员们分享家中故事。在此期间,团队了解到了王女士家中情况以及侨批的重要作用,“那时候,收到侨批就是家里最开心的事,虽然信里的字不多,但每一句都饱含着爷爷对我们的思念和牵挂。”王女士小心翼翼地拿着一沓保存完好的侨批,轻轻抚摸着,仿佛在触摸着亲人的温度。

图为王女士家中部分侨批

在王女士家,团队成员知晓了侨批的意义,侨批是对于那些乘坐着红头船离乡的潮汕同胞的重要慰籍,是他们与家最紧密的联系。那一封封侨批,是与家人沟通的桥梁,是家族的精神纽带,更让每离开家乡的潮汕同胞,无论身在何处,都牢记着自己的根在何处。

图为团队拜访王女士家中

随后,调研团来到了当地的侨批文化馆——永定楼,讲解员给团队成员热情地向调研团介绍了侨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意义。

图为讲解员向团队介绍侨批

在那个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的年代,侨批是海外游子与家乡亲人之间沟通情感、传递信息、汇寄钱款的唯一方式,它承载着无数海外侨胞的思乡之情和对家庭的情感。

在文化馆的展厅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侨批和相关文物。有写满密密麻麻文字的长信,有附带着精美图案的侨批封套,还有海外侨胞寄回的珍贵照片和物品。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让调研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侨批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侨批馆中部分侨批

最后,调研团队在樟林古港附近展开采访。郑传丰先生在团队成员的采访下热情分享着自己对于侨批的解读,侨民从出港到回家的历史过程,反映了侨民如何爱国爱乡,爱祖宅,侨民回乡后都将钱财用于修建宗祠、住宅,赡养父母。郑传丰先生认为侨批是研究侨史一个题材,是潮汕侨民的创业史,是侨乡的沧桑史,也是中华民族血泪史的写照。

郑传丰先生的一席话使团队对侨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侨批文化的开端,是因为红头船,有了出港,有了华侨,才有了侨批,而侨民们通过侨批,将钱财寄回家乡,不辞万里远航,只为有朝能衣锦还乡。

图为团队于樟林古港采访

通过此次侨眷访谈和侨批文化采访活动,团对成员们对侨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侨批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海外侨胞爱国爱乡、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精神品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它让人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激发了人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侨批文化这一璀璨的明珠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