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数字星火映沃野,青春执笔绘担当

2025-08-19 22:11 来源:中教网    阅读 1.9千
64
分享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数字技术成为驱动乡村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为深入探究不同主体协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多元化实践模式,优化安徽省数字乡村政策设计。近日,安徽财经大学“莘火乡传”实践团深入走访蚌埠市通过问卷调查、实地座谈等方式展开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挖掘乡村振兴的数字密码。

走访深研察民情

精准把握乡村数字化需求是关键起点。实践团队联同当地村委会,展开贯穿全程的村民问卷调查。为解决当地方言听不懂的问题,当地的小朋友便充当起临时“翻译家”的角色。队员们利用农闲间隙耐心走访,边帮农活边交流。此外,为全面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以及数字化服务在基层政务工作中的应用现况,团队前往怀远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怀远县数字资源管理局展开展实地调研。对怀远县部分乡镇地区农业生产信息有了初步的把握,并系统学习了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为后续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七月的皖北,正是丰收农忙时。为克服酷暑、高效调研,团队灵活采用“集中座谈+分组走访”模式。队员们挽起裤脚穿梭于果园中,帮助农户搬框、剪枝、套袋,手掌磨出的水泡勾勒出数字化农业应用的价值所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传感器精准调控水肥的魅力,认真地聆听记录每一处细节.

专业赋能解农需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助农实效?团队亮出了“专业组合拳”。学子们联同农业专家调研葡萄病虫害,帮种植户梳理出“低成本防治方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同学在大学生返乡创业基地,结合专业所学,优化用户界面,帮助果农们在互联网上第一时间抓住顾客眼球;“带货主播”小分队在直播间里,一边忙着“上链接”,一边教农户进行直播操作,短短用2小时让葡萄架上的葡萄全国1000多个家庭。数字化营销成为青年学子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农具”。

生态融合绘兴图

踏进燕山乡的生态农场,队员们难掩内心震撼,谁能想到这片198亩的生态农旅基地,曾是一片遍布野草的荒地?当地志愿者携手平整土地,用生态织就乡村振兴的“绿色长城”。在这里“生态+数字”的理念映射出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农场负责人介绍到通过全程零化学农药的数字托管服务,深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能节省人力,又能实现生态效益。已累计带动当地村民就业50余人,未来将持续打造集文农旅一体化的综合消费体验。

薪火相传砺担当

“那个小方块真的能‘告诉’水管什么时候放水吗?”在龙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展开的科普活动,实践团队通过动画演示、故事分享、典籍阅读等形式实现由“体验者”到“传播者”的角色转变。一个又一个充满童心的问题迅速充盈在教室的角角落落。小朋友们拿起画笔,在纸上勾勒心目中的智慧农场,埋下知农爱农的种子。“小紫姐姐,我以后上大学也要学和农业相关的专业。”实践团队离开时,一位六年级的小男孩朝着大巴车呼喊着……

最鲜活的知识在田野,最厚重的成长在乡土。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是给予青年学子锤炼过硬的专业本领,洞察民生所需的好机会。以所学所长服务江淮大地,让青春智慧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这正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