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子寻访改革足迹、手绘时代新篇

2025-08-15 13:11 来源:中教网    阅读 1.4千
49
分享

“阿伯,您觉得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呀?”近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8名学生党员组成“艺心筑梦”实践团,赴深圳开展“艺路同行绘新景,党心共筑践初心”主题实践活动。队员们以脚步丈量改革热土、用专业赋能精神传承,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深植红色基因,体悟改革开放的时代脉动。

红色地标研学:在历史坐标中锚定精神航向

“站在这里,看着邓小平同志的铜像,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推动改革的决心。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更应该传承和发扬改革开放精神。”队员陈同学感慨道。

(图为实践队在莲花山公园重温入党誓词)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的每一处地标都镌刻着时代印记。实践团首站走进莲花山公园,这座承载着改革记忆的精神高地,让学生党员们深受震撼。山顶广场上,邓小平同志铜像目光坚毅,队员们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在广场回荡。带队教师结合现场实景,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的嘱托到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号召,将抽象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历史现场。

随后,队员们走进“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在“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篇章中,泛黄的蛇口工业区开山炮照片、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建设影像,让学生党员们直观感受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改革魄力;“增创优势,砥砺前行”篇章中,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新业态的发展成果,展现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广度。“从‘破冰’到‘领跑’,先辈们用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这正是我们青年党员要传承的精神密码。”队员许同学在参观笔记中写道。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学习展览内容)

在前海石公园,一块刻有“前海”二字的巨石静静矗立,见证了“特区中的特区”的蝶变。队员们围坐在老师身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前海的重要指示精神,重点研读“精耕细作”“改革再出发”的深刻内涵。“前海从一片滩涂变为现代化新城,靠的就是‘闯’的勇气和‘创’的智慧。”队员范同学结合所学专业感慨,“设计需要创新,改革更需要突破,这种精神是相通的。”

(图为实践队在前海石公园合影)

企业一线探访:于创新实践中汲取奋进力量

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生动注脚,也是青年党员观察时代的鲜活样本。实践团先后走访深圳市深颖数字、改变者贸易、流数科技等校友企业,在与创业者的深度对话中,解码改革开放浪潮中的成长密码。

“8年前创业时,深圳的政策红利就像‘阳光雨露’,但真正让企业站稳脚跟的,是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改变者贸易创始人、校友周先生分享道。座谈会上,学生党员们围绕“创业初期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技术创新如何对接市场需求”等问题展开追问,校友们结合亲身经历,从市场调研的“用户画像法”到团队建设的“互补原则”,用具体案例拆解创业难题。

(图为实践队与企业交流)

流数科技的技术展厅里,队员们看到改革开放前沿的技术活力,让“科技赋能改革”变得可感可知。“改革开放不仅是政策的开放,更是思维的开放。”队员蔡同学说,“校友们用实践告诉我们,青年要在时代机遇中找准定位,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文创赋能传承:用专业所长让精神“可触可感”

“我们可以将深圳的标志性建筑、改革开放历史事件等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中,让大家在使用文创产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独特魅力。”队员们提出自己的创意想法。

发挥艺术设计专业优势,让改革开放精神融入生活场景,是实践团的创新探索。在文创工坊里,队员们围绕“改革印记”主题展开头脑风暴,将莲花山、前海石等地标转化为插画元素,用时间轴串联“蛇口开山”“前海建设”等历史事件,设计出兼具故事性与实用性的笔记本、帆布袋、徽章等文创产品。

(图为实践队设计的文创明信片)

“这个笔记本封面,我们用渐变色彩表现深圳从渔村到都市的变迁,内页印着改革开放关键节点的时间线,希望使用者能在记录中感受时代力量。”队员邱同学介绍设计理念时说。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是实践成果的载体,更成为传播改革开放精神的“轻骑兵”。 实践团将面向全校师生举办“改革精神·青年说”主题宣讲,通过讲解设计背后的故事,让更多青年学子了解南粤大地的改革历程。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寻访、深度对话、艺术创作等多元形式,使青年学生党员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淬炼。实践团队长江同学在日志中写道:“站在前海石旁眺望这片热土,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担当。作为艺术学子,我们要用手中的画笔记录时代变迁,把在南粤大地汲取的精神养分转化为奋进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