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的号召,珠海科技学院“逐浪槎风”突击队于2025年7月21日至7月25日赴广东省佛山市沙咀社区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团队以“寓教于乐,启智润心”为理念,通过趣味课程、手工实践、文体活动等形式,为社区儿童带去知识与温暖,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开学第一课:趣味互动拉近距离
支教活动的第一天,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兴奋的气息。一大早,沙咀社区的活动中心就挤满了前来上课的孩子们,他们的小脸上写满了好奇,眼神中充满了对新知识的渴望。开学第一课,支教老师们并没有直接进入课堂流程,而是在照例的自我介绍后精心设计了一个 “看色块猜动漫人物” 的小游戏,瞬间点燃了课堂的氛围。
支教老师在屏幕上展示出不同动漫人物的经典色块组合,有大家都认识的猫和老鼠里的杰瑞,有被称为“童年男神”的喜羊羊,还有家喻户晓的猪猪侠等一系列经典的动漫角色。引得孩子们欢呼声不断,课堂氛围热情高涨。
随后的名牌制作课程同样精彩纷呈。支教老师准备了卡纸、彩笔、亮片、丝带等材料,教孩子们制作专属自己的姓名牌。“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卡纸上,再用喜欢的图案装饰它。” 孩子们立刻埋头创作,有的用彩笔在名字周围画上了太阳、星星和云朵,有的在名牌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或者绘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让自己的名牌变得独一无二。孩子们制作完成后,纷纷把名牌举在胸前,互相展示着,教室里充满了欢快的氛围。这些小小的名牌,不仅成为了孩子们彼此认识的纽带,更承载着他们对自我的认知与期待。
手工课堂:康乃馨传递感恩之情
手工课上,支教老师带领孩子们制作手工康乃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手工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对妈妈的感恩之心。康乃馨的制作过程不像别的手工那么简单,而正因如此在制作完成后拿着自己亲手做的康乃馨,能让孩子们更有成就感。
开始制作后,孩子们纷纷拿起工具,认真地剪着、粘着。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一朵朵栩栩如生的康乃馨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大部分康乃馨是粉色的,象征着温柔。像孩子们天真的笑容,也亦如支教老师在活动中感受到的温馨与快乐。整个课堂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氛围,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专注的神情。
创意工坊:黏土里的奇思妙想
在备受期待的手工黏土课上,老师刚把五颜六色的黏土分到每个孩子手中,课堂就瞬间变成了热闹的 “创意工厂”。“大家可以用黏土捏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动物、食物、卡通形象都可以哦。” 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不仅孩子们参与,老师也会与孩子们一同参与,一同发挥自己的想象,让黏土在自己的手中变成想象中的样子。
地理课堂:美食串联山河湖海
地理课上,支教老师别出心裁地将中华美食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在感受美食魅力的同时,轻松掌握地理知识。
老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孩子们展示了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四川的火锅、广东的早茶、西安的肉夹馍、云南的过桥米线…… 每介绍一种美食,支教老师都会详细讲解其背后的地理成因。比如四川火锅以麻辣著称,是因为四川地处盆地,气候潮湿,吃辣椒可以祛湿;广东早茶种类丰富,与广东温暖的气候和发达的商贸往来密切相关。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候回答问题的角度不同也很值得鼓励。
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孩子们不仅记住了各种美食,更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
五天的支教活动虽然短暂,但却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支教老师们用爱心和耐心,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快乐。而这次的支教活动也让老师们在这次的经历中受益匪浅。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美好的回忆将会激励孩子们不断前行,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对于支教老师们来说,这次经历也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意义,也坚定了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珠海科技学院 | 邓思颖,邓羽晴,刘嘉琪,戴汶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