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语润乡村•同声共振 | 响应号召,跨越千里,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以推普之力赋能甘肃古浪乡村新发展

2025-08-15 01:43 来源:中教网  “语润乡村 同声共振”实践团   阅读 522
17
分享

语润乡村•同声共振 | 响应号召,跨越千里,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以推普之力赋能甘肃古浪乡村新发展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 2025 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精神,积极响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号召,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青年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2025年7月28日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语润乡村·同声共振”实践团一行5人,跨越2380公里奔赴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直滩镇开展推普系列活动,系列活动根植农村,心系少年,以“语言推广+文化传承+产业赋能”为核心路径,经过近10天的实践,形成六大极具生态特色的古浪成果,为西部乡村语言建设与振兴发展提供生态特色的思路与模式。

▲图为直滩镇干部开展普通话培训合影

一、精准调研,绘制乡村语言画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团以直滩镇典型行政村和少数民族发展村为调研对象,开展入户走访、结构化访谈与问卷调查,重点收集不同群体在日常交流、工作服务、生产交易中的语言使用习惯与难点,收回调查问卷近百份。团队同时进行分群体普通话水平测评,对妇女、老人、儿童三类重点群体的语音、词汇、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最终绘制出《古浪县直滩镇语言画像》。这一图谱不仅直观呈现了语言使用的分布与问题,还为后续制定“分层教学、场景驱动”的推普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为实践团队开展调研活动

二、专题培训,助力基层干部能力提升

直滩镇是回族、东乡族和汉族等多民族融合发展重镇,普通话普及程度不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推广普通话”主题讲座中,实践团针对基层干部在群众工作中存在的发音不准、语调不稳、口语表达欠流畅等问题,设计了“声韵调规范—发音难点解析—情景模拟应用”的三段式培训模式。培训中,团队模拟基层干部在政策宣讲、群众调解、跨地区交流等实际场景,安排互动示范和一对一指导,让学员在实用情境中纠正发音、优化表达。来自直滩镇 22 个行政村的近百名干部全程参与,现场发放培训材料100余份,培训结束后,大家反馈自己的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和自信度有了显著提高。

▲图为实践团队开展普通话现场培训

三、开设“非遗+推普”培训班,打造青少年沉浸式课堂

直滩镇发展村是古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普通话推广尤为重要,为此,实践团在该村党群活动中心连续开设3期“非遗+推普”少年培训班,将扎染、剪纸、漆扇制作等非遗技艺课程与普通话教学深度融合,累计培训制作非遗工艺品200余件。课堂上,孩子们在亲手制作作品的过程中,需用普通话描述步骤、交流心得,从而在真实交流情境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活动不仅帮助孩子们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规范,还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自豪感,实现了“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

▲图为实践团队在发展村开展“非遗+推普”培训班

四、田间课堂,让普通话走进生产生活

古浪县正值丰收时节,为打通农产品销售的“语言关”,实践团走进采收园、马铃薯分拣场和乡村集市,将普通话教学嵌入到农村农事劳动中。在田间地头,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农户标准发音的交易用语、产品介绍和交流技巧;在集市摊位上,模拟买卖场景,让农户练习如何用普通话与外地客商对话,并发放普通话培训材料100余份。这种“劳动中学语言”的田间课堂模式,不仅让语言学习贴近生活,还直接提升了农户在对接外部市场时的沟通力和竞争力。

▲图为实践团队在田间地头开展普通话推广

五、“农技+推普”双轨并进,赋能产业发展

枸杞种植是古浪县重点农产品产业,直滩镇现有枸杞种植百余亩,在枸杞种植示范基地,实践团将农技推广与普通话普及相结合,邀请当地农业技术员和队员共同开展枸杞丰产栽培技术讲解,并同步教授相关术语的标准普通话表达。实践团队走访种植大户近10家,覆盖全镇枸杞种植面积90%以上,发放培训材料50余份。农户在学习新技术的同时,也掌握了在销售、合作、培训中所需的规范语言,既提升了生产效益,也增强了对外交流能力,为古浪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和市场化发展奠定了语言基础。

▲图为实践团队在枸杞地开展“农技+推普”活动

六、文化生态融合调研,探索推普新路径

直滩镇昌岭山自然保护区是当地重要的文化承载区,拥有数百年的文化传承历史,浓缩着独特的民俗记忆。为更好地弘扬昌岭文化,实践团队前往深入保护区开展综合调研,将推普与文化旅游、生态保护相结合,从文化传承、游客语言行为分析、森林生态状况等三个维度进行深入研究。调研成果形成《古浪县昌岭山语言文化生态调研报告》,提出了将普通话推广与旅游讲解、生态导览、文化宣传相结合的融合发展方案,为当地推普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可行路径。

▲图为实践团队开展昌岭山文化调研

此次“语润乡村·同声共振”跨省推普行动,不仅在古浪县的干部、农户、青少年等多类群体中显著提升了普通话应用水平,还探索出一条语言推广、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创新路径。团队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多元活动为载体,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西部乡村落地生根,展现了高校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


据悉,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里自然条件严苛,土地沙化等问题曾制约发展。境内居住着汉、回、藏等十多个民族,文化多元,但方言多样、普通话普及有限,给跨民族交流与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阻碍。不过,如今它正大力推进生态治理、发展产业、推广普通话,稳步迈向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阅读下一篇/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