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殷切嘱托,天津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怀揣赤子之心,肩扛时代使命,以文化为灵魂,以实践为笔墨,奔赴广袤乡村腹地,扎实开展“青春赋能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他们俯身泥土,仰望星空,在希望的田野上奋力书写新时代青年的红色担当与青春华章。
实践团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融入乡村教育血脉,激活沉睡的乡土自信:
1.笔墨传薪火,方正立人生:在大洼村,“写好中国字”课堂翰墨飘香。青年学子们手把手引导孩子们,在一横一竖的起承转合间体悟“字如其人”的千年智慧,在点捺顿挫的韵律中触摸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脊梁。这不仅是对书写技艺的传授,更是对文化基因的唤醒和人格塑造的启蒙。
2.非遗焕新彩,匠心映时代:三街村的漆扇上,运河的波光在少年指尖流转;北长屯的剪纸中,跃动的乡土生灵栩栩如生。实践团成员化身文化使者,带领孩子们以手承艺,让沉睡的非遗在青春碰撞中焕发时代华彩,生动践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深刻要求,让“老祖宗的智慧”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3.乡土即课堂,美育润心田:纪庄子村的窗棂上,剪纸艺术讲述着麦穗与飞鸟的故事;吕官屯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孩子们”用自信点亮梦想;西长屯的光影世界里,“电影大观”为孩子打开通向远方的窗……这些浸润乡土气息的课程,如春风化雨,无声传递着真理:乡村的星空同样璀璨夺目,乡土的美学蕴藏着对话时代的磅礴力量。它们帮助孩子建立身份认同,珍视脚下热土。
4.画笔绘山河,丹青颂振兴:实践团将艺术创作融入乡村建设,以“墙绘”为媒,扮靓村容村貌,凝聚精神力量。她们顶着烈日,手持画笔,在斑驳的旧墙上勾勒新时代的蓝图:丰收的麦浪翻滚在农家院墙,象征“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绿水青山、白鹭翩跹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鲜红的党旗、奋斗的身影、振兴的故事在墙体上生动呈现,成为行走的“红色课堂”。一幅幅色彩明丽、主题鲜明的墙绘,不仅美化了人居环境,更将党的政策、乡村愿景、文明新风直观地送入村民心坎,成为乡村文化振兴最鲜活的注脚和最强有力的宣言。
当少年在漆扇上精心勾勒运河的帆影,当斑驳旧墙在青春画笔下蝶变为承载梦想与信仰的画卷,我们正亲眼见证着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重要论断在乡村大地的生动实践。天津师范大学的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智慧服务乡亲,用艺术美化乡村,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铿锵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深刻昭示:
乡村振兴的磅礴密码,深藏于唤醒乡土文化认同的教育深耕沃土之中;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必将由一代代青年投身实践的坚定步履奋力铸就!
这支洋溢着青春朝气、散发着泥土芬芳的队伍,正以饱满的热情和不懈的奋斗,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深深镌刻在田野阡陌,让“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豪迈誓言响彻锦绣河山!因为他们深知:
脚下沾有多少芬芳的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对人民的赤子真情;手中托举起多少乡村孩子的梦想,未来就积蓄多少建设祖国、振兴乡村的磅礴伟力!( 通讯员 王奕丹 王屿千 葛元清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