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业是制造业的主体,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发展壮大传统制造业,事关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事关夯实国民经济发展的安全底线,事关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竞争优势。
为深入研究山东省传统制造企业绿色转型情况,山东财经大学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调研团队根据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和制造业转移发展指导目录,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优势,对山东地区现有传统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现状进行调研,剖析转型内在驱动机制,基于供需理论、外部性理论等,深入探究政策引导、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要素对企业转型决策的影响,明确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经济行为逻辑,助力山东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共进。
光伏联城:新拓能源的 “立体布局” 实践
7月15日上午,团队走进山东省滨州市新能源公司新拓新能源200MW项目部(沾化区项目部),以实地探访、深度访谈的方式,聚焦光伏技术在制造业绿色转型融合中的实践突破。从项目布局的规模图谱到制造业协同的瓶颈破解,从本地产业链的激活到绿色能源的传递,这场调研勾勒出新能源转型中平衡与创新的鲜活图景,为绿色发展课题注入来自沾化的实践思考。
站在沾化区滨海镇光伏电站,成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铺展,与北城区的屋顶光伏、北海新区的储能设施共同构成区域能源网络。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仅沾化区滨海镇电站直流侧测试容量就达240兆瓦,交流侧容量200兆瓦,加上北城区43.4兆瓦的合作项目,形成覆盖滨城、沾化、北海新区的立体布局。这些数字背后,是光伏技术从单点试点到区域联动的跨越。
从规模布局到技术创新,从产业链激活到民生关怀,滨州市新能源公司新拓新能源200MW项目部(沾化区项目部)正以“破局者”与“共生者”的双重身份,书写着光伏赋能的独特答卷。这场转型,既有数据的硬度,更有民生的温度。
团队成员在新拓新能源200MW项目部调研考察 陈佳音 供图
团队成员与滨州市新能源集团项目部技术人员深度访谈 张嘉珣 供图
光伏降本:业达热电的 “账本革新” 实践
7月11日上午,团队走进山东省烟台市业达热电集团,通过沉浸式的调研、参观学习,聚焦能源转型,通过实地探访、深度对话,洞察这场变革背后经济增效、社会共赢、生态修复的协同共振,为课题注入鲜活实践与前沿思考,从传统企业降本到基层民生福祉,从碳排放减少到土地价值重构,这场转型正在为传统制造业转型注入前所未有的立体动力。
站在业达热电园区,成片的光伏阵列与智能控制系统构筑起现代能源图景。团队通过实地考察、聆听讲解,对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效能与转型逻辑有了更为具象的认识。负责人指着实时数据屏的话语——“这不仅是企业的降本账本、百姓的增收希望,更是地球的减碳成绩单”
据负责人介绍,企业通过光伏项目实现年均电费降本金额可覆盖普通家庭数年开支。第三方投资模式更推动电价低于国网基准,形成可复制的“分布式能源经济模型”。这样一来光伏电稳定又便宜,车间设备运转就更高效了。企业光伏电站通过国家碳交易认证,碳排放强度下降并获准参与国际碳市场交易。每一块光伏板都在为‘双碳’目标添砖加瓦,也为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赋能。
团队成员与烟台市业达热电集团负责人进行访谈 王小萌 供图
团队成员于八角湾科创中心参观智能光伏系统 王小萌 供图
光能联建:华艺公司的 “开发协同” 实践
7月9日,调研团队前往威海市华艺新能源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向企业员工发放调研问卷,采访企业负责人,了解当地的太阳能开发情况。在企业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参观了公司的光伏设备,了解了企业规模、太阳能开发情况以及也周边农村和其他企业的合作情况等等。
团队成员参观企业科技成果应用展览 于子甯 供图
团队成员在华艺新能源集团观看企业宣传片 管乐 供图
青年,不仅要看见数据,更要读懂企业的故事、百姓的笑容与自然的呼吸。当多维效益协同共振,绿色未来方能真正扎根企业,绽放可持续的生机。通过系统化的访谈与调研,团队解码了多维效益转化的深层密码;当技术、责任与民生共舞,绿色转型便能真正扎根制造业转型的土壤,绽放可持续的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