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关乎广大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民生基石。7月9日,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医学院“智医行”实践团走进东坑镇卫生院,探寻基层医疗服务的创新实践,揭开“智慧流动医院”普惠民众的时代面纱,在“共富畲乡,数智健康”的生动图景中,深切体悟青年一代助力医疗普惠进程中应有的时代责任与青春担当。
一、破局“山区医难”:打造“五脏俱全”的健康堡垒
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基层医疗让优质资源下沉到群众一线。景宁畲族自治县山区广袤,村落分散,偏远山村交通不便,“看病远、看病难” 曾是长期困扰村民的民生痛点。实践团在东坑镇卫生院林院长的带领下,细致参观了卫生院的各个门诊科室。林院长介绍道:“为了实现村民‘小病不出镇’的目标,卫生院始终聚焦群众最迫切的健康需求,不断完善科室功能、提升诊疗能力。” 这种 “把医院建在群众身边”的创新实践,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基层医疗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毛细血管”作用,也让大家明白,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不仅是设备与技术的输送,更是对“医疗普惠,贴合民心”服务的执着坚守。
二、揭秘“数智基因”:架起“山海协作”的合作桥梁
从“单独诊治”向“智慧协同”转变,数智健康以科技之桥跨越千嶂,为共富畲乡注入无差别医源。在卫生院的特色区域,实践团重点参观了与上海医院协作的远程门诊咨询室和云诊室。透过屏幕,村民可以直接连线上海的专家医生,实现“不出乡镇看名医”;医生则通过高清影像和实时数据传输,为村民提供精准诊断和治疗建议。林院长解释道:这正是我们‘共富畲乡,数智健康’理念的落地实践——用数字技术打破地理限制,让偏远地区的村民也能共享优质医疗资源。这种“山海”相隔却“云端”相连的模式,不仅为基层医疗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与实践团的专业领域深度交融,为青年学子用技术赋能基层医疗、以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点亮了实践坐标。
三、建设“流动医院":书写医疗普惠的时代答卷
从“固定医院”向“移动医疗”转变,构建起遍及村社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林院长重点向实践队介绍“智慧流动医院”服务体系:“智慧流动医院”,将配备了数字化诊疗设备、远程会诊系统的巡回诊疗车开进深山,让优质医疗资源“流动”起来。7辆巡回诊疗车覆盖县域67个行政村,累计行车25万公里,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将健康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真正地做到了“走入基层,走入群众”的医疗目标。从固定卫生所的“神经中枢”到流动医疗车的“智慧末梢”,这场由技术创新驱动的医疗变革,让海拔800米的畲乡老人触手可及省级医疗资源——健康中国的图景,正在每一公里的巡诊路上变得具象可感。
此次东坑镇卫生院寻访活动,让实践团成员在医者精神传承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数智实践中明晰学习方向:“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的需求是最清晰的指引”。而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医学院将继续探索新质生产力与医疗服务的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在基层的普及,让技术真正成为守护群众健康的‘利器’。实践队员们将持续深耕“智能医学+基层服务”的路径,让吾辈青年智慧与技术力量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在推动医疗普惠、助力共同富裕的征程上,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答卷。
供稿人:潘俊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