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让航天精神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养分,近日,大东四校与沈阳航天新光团委携手打造思政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理论浸润+劳动淬炼+航天探秘”的立体育人模式,让红色基因与科技强国信念在学生心中扎根。
大国重器研学 校企携手赓续"六地精神"
4月21日下午,同学们怀揣着“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等探究问题,走进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开启“赓续六地精神”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第一站·数控车间探秘
大国工匠,辽宁省劳动模范于海龙的讲解揭开“大国重器”的神秘面纱。当学生们近距离观察导弹、飞船关键零部件的精密加工过程时,无不被“毫米级精度”背后的科学严谨震撼。“这些零件就像航天事业的‘细胞’,每个都得‘健康’,整个系统才能‘强壮’。”这句话成功开启了孩子们成为“未来航天工程师”的梦想,更将”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种子种在了孩子们的心田。于师傅的比喻让学生们记下“严谨、专注、创新”等关键词,更直观地理解了“六地”精神中“勇于创新”的实践底色。
第二站·仿生科技启蒙
参与仿生鲸鲨机器人设计的工程师现场科普仿生学原理,孩子们充满童趣的提问如“星星”点亮课堂。当学生触摸仿生江豚模型时,尚勤涛部长说:“航天梦不止在宇宙,也在每一次向未知的探索中。”这句话让“未来成为航天工程师”的梦想在孩子们眼中闪耀,更将“六地”精神中的“开拓进取”种子埋入心间。
项目化学习沉淀 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化
研学结束后,孩子们纷纷发出感慨:”原来航天精神在仰望星空的梦想传承间,航天精神在携手共进的团队协助中,航天精神就在精准的零件加工里……“,”我喜欢这里,将来我也要当一名工程师,为祖国做贡献……“一句句质朴的感悟,见证着思政教育从“入耳”到“入心”,更见证着科学探索课程从课本走进实践!学校随后推出“走进沈阳航天新光”项目化学习报告单,帮助学生梳理航天知识、撰写心得体会,让“大国重器”的震撼与“六地”精神的传承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成长动力。
此次沉浸式研学之旅,不仅是同学们一次与航天科技的“亲密对话”,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当孩子们带着对航天事业的崇敬走出航天新光,那些在数控车间触摸到的精密温度,在仿生课堂播下的创新种子,已悄然化作成长的养分。愿这份从“六地”精神中汲取的力量,伴随他们在未来的征途上,以严谨为尺、以创新为翼,在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里,续写新时代的航天华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