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精神,垦牧为鉴。孕育万物,沃土为魂。青年一代,肩负重任,立志传承百年文化瑰宝,深刻认识传承垦牧文化的重要性。6月8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人文杏韵志愿服务团走进启东市近海镇新阳村退役军人创业园,开展“纸翼护油桃—油桃套袋志愿服务活动”,感受这片土地上力量的涌动,生命的绽放。(通讯员 方艺 唐婉)
图为人文杏韵志愿团于退役军人创业园门口合影。中教网通讯员 马艺荧 供图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启东作为张謇垦牧精神的发源地和承载地,哺育了一代代砥砺前行的启东儿女。他们深受垦牧精神的感染,不断赓续绵延的土地力量,筚路蓝缕,笃行不辍,夺取了一个个辉煌胜利,实现了一次次蝶变跃升。杏林学子多次去到通海垦牧公司遗址,寻找先生遗迹,从中深刻领悟先生吃苦耐劳,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奋斗精神,自觉担当作为新时代青年传承先生精神品质的火炬手。
图为志愿团成员在通海垦牧公司遗址学习张謇垦牧精神。中教网通讯员 朱志飞 供图
土地传承,赓续力量
作为新阳村退役军人产业园的领头人,周兵书记深刻诠释了什么是劳模精神,用他的实际行动担当着垦牧文化传承的火炬手。他不怕困难,不畏艰辛,始终坚守在田间地头,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这片土地贡献着光和热。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等枝丫,成繁花。相信土地的力量,用心耕耘,终会有所收获。垦牧精神中“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在新时代被转化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对国家发展的贡献,激励着广大青年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担当时代之大任!
图为新阳村书记周书记在做劳模精神的汇报演讲 中教网通讯员 万谷雨 供图
躬身实践,垦牧传承
作为新时代青年,杏林学子用实际行动争做垦牧精神的传人。人文杏韵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们走进启东市近海镇新阳村退役军人创业园进行农场劳作,在专业指导员一捻,二勾,三按的指导下,志愿者们在炎炎烈日下开始了长达数个小时的工作。他们秉持着艰苦奋斗和勇于开拓的垦牧精神,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着垦牧精神,彰显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新时期,志愿者们将躬身传承,愿先生所愿的永远,走先生所走的长路,让垦牧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图为志愿者们再向果农学习油桃套袋知识 中教网通讯员 沈诗语 供图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人文杏韵志愿服务团把课堂搬进田间,积极传承垦牧文化,自觉践行劳动精神,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磨练意志,用双手诠释土地的力量。扎根土地,向阳而生,土地自会给出答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