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当前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近日,鞍山市台安县实验小学开展“小蓓蕾种植园”劳动教育活动,学生们亲手种植、照料作物,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这样以校园劳动教育为切入点,让学生变身“小农夫”,在春耕中播种希望,在实践中收获果实的创新之举,为“双减”政策的落实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认识种子 课堂上,老师们教学生认识种子,观察种子形状、了解种子生长条件、环境、生长特点,指导学生用巧手绘出种子可爱的样子。 劳动实践 种植实践开始,同学们模仿老师平整土地,高兴地把种子放进建好的“家”,又轻轻给种子盖上“被子”。播下的每一颗种子就像种下了一个希望。同学们手上沾满了泥土,但脸上都乐开了花,尽情体验劳动的喜悦。 收获季节 同学们通过亲手种植和照料收获了丰富的果实。当亲手采摘下自己种植的果实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着种植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次种植的经历,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夯实基础。 作品展示 虽是一次次简单的种植,学生用勤劳的双手,在心里种下奇妙的种子,收获成功的硕果,必将带给他们奇丽的世界,构想奇幻的未来。 台安县实验小学五年五班班主任方志香带领学生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会简单种植方法,养成劳动习惯,珍惜绿色植物,珍爱生命。 劳动教育不应是单独的活动,而要融入整个课程体系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的内容,设计劳动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劳动过程。例如在生物课上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在美术课上用手工制作饰品;在数学课上计算劳动成果等。这种融合式的创新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除了传统的农耕劳动,还要探索开展社区服务、手工制作、校园环保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劳动实践,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校园环保项目,亲手美化校园环境;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公益劳动,服务社会等。这不仅能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劳动形式,培养多元兴趣,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传承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过程体验,更要重视对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和反馈。要建立劳动教育档案,记录学生在不同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教师要对学生的劳动态度、技能、成果等给予中肯评价和指导,督促学生不断提高劳动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5月20日鞍山市教育局、台安县教育局相关科室同志参观台安县实验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