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小学频道 > 教师观点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故园有何声? ——我的《长相思》课堂教学

2024-04-27 15:54 来源:中教网教师说    阅读 2.5万
218
分享

 《长相思》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里的一首词,我在凉山州普格县支教的时候,针对当地彝族学生实际,上课的时候对这首词作了如下设计。

一、解诗题

“长相思”是词牌名,小学阶段学生学的词不多,要求学生说出

三个词牌名,学生们很快回忆出了上期学的《卜算子咏梅》里的“卜算子”,本期第七单元语文园地里的“渔歌子”,以前学的“忆江南”,作为一般考试的填空,三个词牌名基本上够了。没有题目,可以加一个题目,一般以开头的几个字作为题目——山一程。这样,题目就可以补充完整了——“长相思·山一程”。

二、知作者

关于纳兰性德,学生了解不多,网上关于他的介绍很多,纷繁复

杂——清第一词人,文武双全,天才作家,英年早逝。我叫学生们简短记了“清第一词人,文武双全的帅哥。”

三、解词意

这首词的意思很简单,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陪同康熙皇帝去东北祭祖,反映的是行军途中的艰苦和对故乡的思念。“走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趟过一条又一条河,‘我’向山海关进发。到了晚上宿营的时候,帐篷里透出星星点点的灯光。北方的夜晚,风呼啦啦地刮,雪扑簌簌地下,声音让‘我’难以入眠。这个时候,家乡应该没有这种声音吧!”

四、品词味

这首词的上阙表达的是行军的苦寒,为下阙的思乡打下伏笔。整首词都包含着作者淡淡的忧伤,学生朗读的时候声音不可过高,每句话的结尾都是平声,声音可以读得拖一点,在悠长的余味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读词的过程中,我通过“加一加”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当我在“山一程”的后面加了一个“程”,形成叠音词的时候,学生的反应还是很快的。“山一程程,水一程程……风一更更,雪一更更……”;我又变了一下——“山一程一程”,学生们马上跟上来“水一程一程……风一更一更,雪一更一更……”;我再次变了一下,“山一程又一程”,学生们接“水一程又一程……风一更又一更,雪一更又一更……”,通过反复的变换朗读,学生可以很快熟读成诵,品味叠音词的作用,使句子更生动形象,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

接下来我加了点难度,设计了一个“减一减”环节,把词改成一首七言诗,通过合并提取出关键词,上阙两句下阙两句。通过讨论引导点拨,学生们写出了七言诗:“山水兼程榆关行,夜深军营千帐灯。风雪交加聒碎梦,遥望故园无此声。”题目用“长相思”有点混淆,学生们经过讨论,根据李白的《静夜思》改成了“雪夜思”,作者冠名全班,大家兴趣浓厚,没想到自己也诗人了一回。

五、写延伸

词的上阙写作者所看,下阙写作者所听,所想。词的最后一句话“故园无此声”引人深思。我问学生们:“故园有何声?”学生们沉思了。我要求他们从所见,所听写出故园的温馨。用“我仿佛看见了-----;我仿佛听见了-----。”写一段话,反应战争的残酷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对家人团聚的期盼。从学生们的作品来看,普遍写得不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