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长沙3月22日讯 (通讯员 黄佳兴 叶玲 林钰洁)为在青少年教育中充分利用承载着古老中华文明的龙纹元素,3月16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团委区校共建项目部与师大社区共同开展了一场以“龙纹之美”为主题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长沙,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亦如星汉闪耀着璀璨光芒。在长沙博物馆推出的“湘江北去·长沙古代历史文化陈列”中,有这么一件文物——“错银龙凤纹铜盒”。在此次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小朋友因它而相聚。在活动当天,大学生志愿者早早来到活动现场进行活动布置,小朋友们也陆陆续续到达现场并签到落座。活动开始后,主讲人打开了PPT,一个形似墩子,子母口的容器映入大家眼帘,正是战国时期的错银龙凤纹铜盒。小朋友们都满眼好奇地盯着PPT,十分期待主讲人的讲解。主讲人却先卖了个关子,让小朋友们猜猜这个精美的“盒子”是有何作用。一位小朋友迫不及待地举起手回答,他认为这是用来装东西的。这个答案很相近了,主讲人点点头表示认同。原来据专家鉴定,与这件错银龙凤纹铜盒一同出土的还有虽碳化但形态完好的颗粒状食物,这些食物是“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米。小朋友们闻言恍然大悟,激动地说到自己吃过小米。主讲人让小朋友关注“错银龙凤纹铜盒”上的纹样,这些纹样由龙和凤凰的图案组成。今年恰逢龙年,主讲人对其中的龙纹做了重点讲解,同时,也展示了其他文物上的龙武图样。在课堂互动环节,大家积极进行讨论,共同分享自己的想法。一位大学生志愿者认为,从古自今,龙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国古代的瑞兽,也是权力的象征,辟邪除祟,对于中国人来说,龙是一种传说,是一种信仰。紧接着主讲人补充道,龙纹是中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种类最多的传统纹样。
图为主讲人借助PPT讲解“错银龙凤纹铜盒”。中教网通讯员聂梓馨供图
接下来,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参与到制作龙纹样式的活动环节中。纹样线条复杂,制作难度较高。但小朋友们怀着对文物的热情与好奇,在和大学生志愿者的合作下,迎难而上。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用扭扭棒动手制作龙纹,一点点地折叠扭扭棒,力求精益求精。志愿者也在一旁详细讲解龙纹样式的结构,耐心地教导小朋友们制作,并做好安全保护的工作。活动现场洋溢着喜悦的气息,孩子们的笑声、讨论声此起彼伏。有的小朋友在失误的暂时沮丧之后燃起斗志继续和志愿者努力完成制作;有的小朋友因不知如何折叠而和志愿者讨论;有的小朋友在完成纹样的制作后大声欢呼……等到小朋友们的作品陆陆续续完成之后,他们有序地排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心得,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将自己制作的纹样分享给志愿者,以此表达他们对志愿者的感谢与喜爱。制作龙纹样式活动寓教于乐,不仅锻炼了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在感受文物之美的同时,对纹样所蕴含的历史韵味感悟更加深刻。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共同制作龙纹样式。中教网通讯员谢欣宇供图
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志愿者和小朋友一起清扫活动现场,清理桌面上的垃圾,并摆好桌椅的位置。打扫工作井然有序,大家共同努力保持社区卫生整洁,有意识地维护社区环境。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合影留念。中教网通讯员唐珂供图
此次湖南师范大学与师大社区联合开展的以“龙纹之美”为主题的活动让大学生与社区互动互助,与社区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实现服务社会的价值,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赞扬。社区居民表示,大学生在社区的志愿活动为社区带来了欢乐与活力,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