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提升患者获得感,广东团队的研究进入“挑战杯”国赛决赛!

2025-10-12 20:18 来源:中教网  钟从杰   阅读 5.2千
158
分享

中教网10月12日讯(通讯员 钟从杰)近日,一支在2025年“挑战杯”全国竞赛舞台上,有一支来自广东药科大学的研究团队脱颖而出。由该校公共卫生学院夏萍教授指导完成的项目《“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患者获得感体验提升与路径优化研究》进入国赛终审决赛环节,该研究历时四年,走访广东省三市21家医疗机构,首次在国内开展大规模“患者获得感体验”系统调研。项目创新构建了涵盖七大维度的获得感测评体系,将抽象的政策概念转化为可量化、可比较的科学指标。研究深入剖析了当前医疗服务中影响患者体验的关键症结,为推动医疗资源投入切实转化为民众就医满意度提供了实证依据与落地路径。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的优秀代表,这一成果不仅为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提供了新范式,更展现了青年学子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的学术担当。项目将在全国决赛舞台上继续展现其理论价值与实践力量。

项目成员

▲图为《“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患者获得感体验提升与路径优化研究——基于广东三市 21 家公立医院 5883 位患者的调查》项目组成员

项目负责人:钟从杰

项目成员:周婧荣,巫昊天,卢科皓,李钰娴,陈晓彤,邓宇豪,郭琪,田一恒,赵怡

指导老师:夏萍、陈秀霞、靳娟


项目简介:从“患者满意”到“患者获得”的范式革新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疗理念下,现行的服务评价体系仍难以充分体现患者的真实感知。这一理念与实践的落差,造成了政策资源下沉与患者体验提升之间的“断裂带”。

为破解现行医疗评价与患者真实感受严重脱节的难题,该项目立足健康中国战略,引入价值共创理论,并融合卫生政策评估框架,搭建起一个“宏观-微观”的双维理论模型。该模型在宏观层面审视政策的纵向时效、横向公平与整体效能;在微观层面,则聚焦于就医环节中的时间、服务、费用与患者参与性等核心要素。

核心创新:

项目的核心创新在于其理论模型与测量工具的重大突破。团队创造性融合价值共创理论与卫生政策评估框架,构建了“宏观-微观”双维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团队自主研发了包含7大维度、31项具体指标的 《患者获得感体验量表》 ,并成功获得国家版权局作品登记证书。借助线性混合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及机器学习算法,团队首次实现“政策传导-机构响应-患者反馈”全链路机制验证,这标志着“患者获得感”从一个模糊的政策概念首次被转化为可用于精准测量与科学评估的标准化工具。

目前,该量表已被佛山市南海区医院管理中心正式采纳,并在其区属14家公立医院落地应用,有效帮助医院精准定位服务短板,成为服务质量监测的有效工具。

实践应用:从“理论模型”到“精准施策”的有效转化

项目团队并未止步于城市医院。他们连续多年组织“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和“三下乡”实践团队,深入云浮罗定、韶关等地的基层医院,开展专项培训、义诊和调研,将“患者获得感”模型送至县域医疗一线,直接助力基层医疗服务流程优化,让研究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图为项目组前往罗定市人民医院进行义诊活动

▲图为项目团队前往粤北人民医院做调研

▲图为项目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

社会价值:从“宏观制度”到“微观体验”的改革靶点

该研究的深远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当前医改中的深层结构性矛盾。研究发现,尽管整体服务水平在提升,但“费用可负担性”却呈负向增长,成为民众就医的核心痛点;同时,研究还清晰揭示了二级医院“控费未增效”、三级医院“资源虹吸”等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改革困境。

这些发现促使医疗改革的焦点从宏观的制度建设,进一步转向微观的患者体验,为推动医疗服务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提供了精准的“靶点”。

据悉,基于研究成果提出的 “价值共创生态系统”、“分层分类赋权” 等治理路径,已在粤港澳大湾区进行试点,为全国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体系提供了宝贵的 “地方创新-国家治理”转化范本。

此次挺进“挑战杯”国赛终审,不仅是对广东药科大学团队学术创新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其研究成果服务社会、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地所蕴含的巨大潜力的高度认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