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9月7日讯(通讯员:韩伟)近日,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的一群大学生志愿者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推普+红色教育”主题活动。他们走进山西临汾吉县和贵州遵义红花岗区,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载体,通过趣味盎然的配音与深情动人的讲述,将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与英雄先烈的光辉事迹,生动地呈现在小朋友们面前,让红色的种子在稚嫩的心田中生根发芽。

一、配音游戏里的“沉浸式”历史体验
“赵连长,信,鸡毛信!”一声充满稚气却又努力模仿的声音从教室里传出。这正在进行的是“红色经典声临其境”配音环节。音乐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们精心选取了《鸡毛信》、《英雄王二小》等家喻户晓的经典抗战影视剧片段,关闭声音后引导小朋友们分组进行普通话模仿配音游戏。
活动现场,小朋友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在大学生“小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仔细揣摩海娃的机智勇敢、民兵连长的坚毅果断,努力用标准的普通话和贴合的语气去表现人物情感。一遍遍的练习,不仅纠正了字词语音,更让孩子们置身于那段烽火岁月,切身感受到了剧中人物的家国情怀。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实践中锻炼了普通话表达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了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与民族精神。

二、故事讲述中的“情感化”精神洗礼
配音活动后,音乐学院的大学生们又化身“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们运用标准、生动、极富感染力的普通话,为小朋友们深情讲述了赵一曼、刘胡兰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娓娓道来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的荣光。
小朋友们听得聚精会神,眼神中充满了对英雄的无限崇敬。讲到动情处,现场鸦雀无声,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洗礼。标准的普通话成为了传递情感、传承精神最精准、最优美的工具,确保了革命故事的庄严与感染力得以最有效地传达。
实践团成员秦智颖同学表示:“推广普通话与传承红色文化相结合,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标准动听的语言能让历史故事更加鲜活,更能直抵人心。”
此次活动成功地将语言艺术与弘扬抗战精神融合,通过“声临其境”的配音体验和“声入人心”的故事讲述,不仅显著提高了少年儿童学习、使用标准普通话的兴趣和能力,更让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热爱祖国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童声中赓续传承,熠熠生辉。音乐学院学子们用声音传递力量,用专业践行使命,谱写了一曲别样的青春乐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