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传承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理论联系实际,服务基层发展”的实践宗旨,无锡学院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赤子红星”社会实践团队近期专程踏上红色寻访之旅,足迹遍布无锡、南京、徐州等地的红色历史文化纪念馆,以多维实践活动为核心开展红色文化传承行动。团队成员通过与纪念馆工作人员深度对话、烈士纪念碑前敬献鲜花、面向参观群众开展访谈,探寻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传播之道,为红色基因的活化与延续凝聚思考与力量。
团队以“理论+实践”的双轮驱动,摒弃仅从书本文字中感知历史的单一方式,让红色文化从史料记载中“活”起来,不仅筑牢了自身的理想信念根基,更在与基层群众的互动中拓宽红色文化传播维度,为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注入青春动能,彰显新时代青年以实际行动服务基层发展、延续红色血脉的责任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无锡寻忆:探寻红色足迹,重温峥嵘岁月
7月3日,团队来到无锡,去往锡东革命烈士陵园和张闻天先生故居。走进锡东革命烈士陵园,庄严与肃穆之气扑面而来。首先看到的是那高耸的烈士纪念碑,仿佛能看到当年烈士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场景。陵园中的一草一木,都似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每一座墓碑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在这里,崇敬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更坚定了传承烈士精神、为国家繁荣奋斗的决心。
▲图为团队成员为锡东革命烈士陵园中的烈士献花
随后团队来到张闻天先生故居,来追寻一位伟大革命家的人生轨迹。踏入故居,古朴的建筑风格、简陋的生活设施,无一不彰显着先生的简朴与淡泊。看着展厅中陈列的照片和文物,仿佛能穿越时空,见证先生从寻求救国真理到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历程。他历经坎坷,却始终坚守对党的忠诚和对真理的追求,这种精神令人无比钦佩。尤其是看到他病危时仍想着将个人存款交给组织作为党费的字据,更是能被他的高尚品格深深打动。
南京叩心:驻足红色地标,坚守初心使命
7月6日清晨,团队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踏上雨花台的石阶,苍松翠柏间回荡着历史的静穆。当指尖拂过烈士纪念碑上深深刻下的名字,当讲解员道出他们为理想慷慨赴死的事迹,才真正读懂“信仰”二字的重量——那不是书本里的抽象词汇,而是无数年轻人用热血与生命筑牢的精神坐标。风掠过碑林时,仿佛能听见他们未竟的呐喊,也让成员们懂得,如今的和平从来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人曾为守护它,将青春永远定格在最好的年华。
▲图为团队成员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合照
次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团队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灰暗的光线瞬间拉近距离与历史的距离,残破的衣物、泛黄的照片、无声的幸存者证词,将那段苦难岁月具象地铺展在眼前。没有激昂的口号,没有华丽的辞藻,展馆里的每一件遗物都在低声诉说: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图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的标志碑
在南京的最后一日,成员们前往渡江胜利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展厅里的木船、枪炮与泛黄的作战地图,还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阔场景。墙上“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标语依旧醒目,那份冲破艰难险阻、向着光明前行的勇气,使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从苦难到胜利,从抗争到复兴,始终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中国人不断向前。
▲图为渡江胜利纪念馆内浮雕
印记悟力:踏寻红色脉络,感悟精神伟力
7月11日,团队再次启程前往徐州,第一站选定在淮海战役纪念馆。步入馆内,陈列的枪械、炮弹壳,还有战士们穿过的破旧军装,瞬间将团队成员拉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大家了解到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战士们以少胜多、浴血奋战的壮烈。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战斗故事,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为了民族解放,不惧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心中满是崇敬与感恩。
同日,在淮海战役纪念塔前,团队庄重地献上鲜花。望着高耸的纪念塔,塔身上“淮海战役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样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无数英烈的奉献与牺牲。这一刻,大家的心情无比沉重,又无比坚定,是先辈们的付出,才换来如今的和平生活,这份恩情永不能忘。
▲图为团队成员在淮海烈士纪念塔为烈士献花
第二日,团队来到小萝卜头纪念馆,“小萝卜头”的事迹让人深受触动:在狱中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不仅坚守着学习的信念,还悄悄为组织传递关键消息,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坚韧与担当。他身处困境,却心怀对自由与正义的向往,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属于自己的“战斗”,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让大家明白,无论处于何种环境,都要坚守信念、勇敢前行。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小萝卜头纪念馆
7月13日,团队成员参观了王杰纪念馆。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他为保护战友,毅然扑向炸药包的壮举,展现出的无私与忠诚,让大家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担当与奉献。
此次红色场馆之行,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革命先辈们的事迹,让团队成员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也激励着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以先辈为榜样,将这份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撰文|李佳秋、陆天慧、王辛晨、李芦琴
图片|李哲、李芦琴、李佳秋、陆天慧、杨菲
团队|赤子红星社会实践团队
指导老师|张先波
团队成员|李哲、李芦琴、李佳秋、陆天慧、王辛晨、杨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