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中学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延安大学学子开展“AI赋能革命老区教育创新”实践活动

2025-08-31 10:11 来源:中教网    阅读 6.5千
212
分享

7月10日至15日,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智教延河·E语新声”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延安市新区第四中学、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等多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学校园,开展了一场聚焦前沿、脚踏实地的社会实践调研。

本次调研以“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英语教学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建议”为核心主题,旨在精准把脉当前AI技术在延安初中英语课堂落地生根过程中的核心痛点与真实需求,识别技术赋能教育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障碍,最终为革命圣地延安的英语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贡献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青年智慧与解决方案,让科技创新的力量更好地惠及老区学子。

课堂探究——AI正在如何改变英语教学?

实践队先后走访延安市新区第四中学、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等学校,深入英语课堂一线,观察AI工具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播放AI生成的、包含标签、动作和语言的相关视频,将学生带入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参与度”新区江苏中学一位英语教师这样说道。AI技术正在听说训练、写作辅助等场景中悄然发挥作用。写作教学因AI得到了显著增强。智能批阅系统不仅能够纠正语法错误,还能分析逻辑结构,提供优化建议。如Kimi等AI写作辅助工具可以实时检查语法、拼写错误,给出词汇替换、句式优化建议。

技术赋能——延安初中英语教学的“智慧升级”

在延安新区江苏中学,实践队看到了AI工具在课堂背后的实际应用。教师借助AI系统进行教学设计的辅助工作,能够即时获得教案构思与课程内容设计等方面的帮助,一些教师使用如DeepSeek等工具引导教案或课堂构思设计,提升了教学设计的质量。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助力教师精准把握教学目标,教师也能通过AI快速分析文本,把握语篇的主题、内容、语言特点及传达的价值观,进而制订明确而清晰的教学目标。

“使用AI辅助教案设计,可以更好地分析本节课的思政元素,并且梳理重点知识点”教研组长王老师表示。

倾听师声——教育数字化转型任务仍任重道远

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的教师仅参加过1-2次基础培训,也有极少数的教师甚至从未接触过相关培训。这种情况导致教师对AI工具的开发和利用不够专业,多数停留在生成图片、视频等浅层次应用。“培训缺乏实操性,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自己摸索,”新区四中的一位老师表示,“培训会没有深入到具体领域的操作细节,比如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视频创作等实操指导。”

青年力量——用专业与热情为AI赋能英语教学建言献策

在为期六天的实践中,实践队员们不仅收回了大量学生与教师问卷,开展了数次面对面访谈,更基于调研成果,从“教学资源建设、教师自身发展、教育生态协同”三个维度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实践队员们提出开发与延安地区教材相匹配的本土化AI英语教学资源的建议,AI工具应以教材为核心,涵盖听说读写全场景教学模块,确保其生成的口语对话、阅读文本等资源与各校实际教学情况契合,切实提升AI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适用性。

在教师发展方面,队员们创新性提出建立分层教师培训机制,构建"基础+专项+进阶"阶段性培训体系,通过基础培训解决少数"不会用"的问题;通过"AI+听说教学"专项练习提升多数教师对AI工具的应用能力;通过设立"AI教学创新基金",鼓励优秀教师从"工具使用者"转变为"教学创新者",逐步帮助教师掌握AI教学技能。

本次调研活动是将专业学习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重要实践,展现了延大学子关注教育发展、投身社会服务的责任担当。通过深入一线的调研与思考,实践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理解,更为革命老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青年视角。实践队将继续深入研究调研资料,形成更有价值的成果。

教育数字化是一场长期而深刻的变革。延安大学学子持续关注AI赋能英语教育的发展进程,以实际行动助力革命老区教育质量提升,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吴天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