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闽彣承传文脉,童行守护根魂

2025-08-30 13:16 来源:中教网    阅读 1.4千
50
分享

“文化传承需薪火相传,儿童成长要合力守护。”7月28日至8月8日,青岛工学院“闽彣童行——共护闽根暖伢计划”实践团深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在洋元村、俞邦村及文昌宫等地开展系列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传承文化根脉、守护儿童成长”为核心,通过非遗体验、文化调研、成长课程、红色教育四大板块活动,为乡村儿童搭建多元学习平台,推动地方文化传承创新。

非遗技艺进课堂 传统美学润童心

实践团在洋元村七色花儿童成长学校打造非遗体验课程矩阵,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传统文化。

漆扇制作课上,实践团成员系统讲解漆扇的千年历史与“千扇千面”的工艺特性,从天然大漆的采集到多道制作工序,结合工匠克服过敏难题的故事,让孩子们体会传统技艺的艰辛与珍贵。动手环节中,孩子们在实践团指导下,将素白扇面轻触漂浮着颜料的水盆,见证斑斓色彩在扇面定格,完成属于自己的非遗作品。

(图为儿童体验漆扇制作过程)

植物拓印课程则联动自然与工艺,实践团成员追溯技艺从商朝起源到成为非遗的发展历程,带领孩子们走进田野采集叶脉清晰的花草,返回教室后用明矾水固定颜色,通过均匀敲打使植物汁液渗入方巾,制作出带有自然肌理的拓印方巾。

(图为儿童体验植物拓印)

鱼灯制作活动以夏茂游鱼灯为原型,实践团成员解析其“竹篾为骨、宣纸为皮”的构造后,指导孩子们用矿泉水瓶、铁丝等材料制作简易鱼灯,点亮LED灯串后模拟巡游场景,感受民俗文化的活力。

(图为鱼灯的上课过程)

本土文化深调研 美食故事连古今

实践团聚焦沙县小吃这一地方文化符号,开展“寻味溯源”系列活动。

在“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实践团与村党支部书记张昌松座谈,了解到全村60%人口从事小吃经营,小吃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富民密码”。“群众‘敢拼敢干’的精神与政府‘搭平台、强服务’的支持相结合,才让沙县小吃走向全国。”张昌松书记的分享揭示了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实践团成员还实地体验扁肉制作,亲手捶打猪后腿精瘦肉至细腻肉泥,感受“千锤百炼出美味”的工艺精髓。

(图片为与沙县小吃第一村书记座谈会)

(图片为体验小吃制作)

洋元村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开设“沙县小吃文化探秘”课程,通过“连连看”游戏让孩子们认识蒸饺、拌面等“四大金刚”,结合中原移民历史,讲解小吃中蕴含的周朝腊肉智慧与宋朝制作技艺。动手环节中,孩子们穿戴整齐,学习包捏扁肉,当热腾腾的“小元宝”出锅时,课堂里满是成就感。

(图为孩子们品尝自己制作的扁肉)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学包扁肉)

(图为实践团成员教授孩子们沙县小吃文化知识)

成长课程筑防线 科学理念护未来

针对乡村儿童成长需求,实践团设计系列实用课程,强化安全与健康意识。

食品安全课上,实践团成员以吸色纸实验直观展示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鲜明对比,让孩子们理解添加剂的潜在危害。结合幻灯片,系统讲解油炸食品、方便面等十大类不健康食品的危害,传授“看包装、看许可标志、看日期”的“三看”原则,帮助孩子们学会辨别安全食品。

(图为食品安全课色素褪色实验)

(图为孩子们上食品安全课)

安全教育课程则采用“课件讲解+视频演示+抢答积分”模式,实践团成员围绕居家、校园、交通等场景,解析“电器起火先断电”“火灾逃生弯腰低姿”等知识点。抢答环节中,孩子们踊跃举手,在积累积分兑换奖品的过程中强化安全技能。

(图为上课照片)

(图为孩子们抢答)

心理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以《哪吒》角色为例解析自我意识,引导孩子们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认识自己,最终通过绘制自画像深化认知,增强自我认同。

(图为儿童绘画心理自画像)

(图为实践团心理课)

红色足迹实地访 革命精神代相传

实践团以文昌宫为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寻迹初心”主题活动。

实践团先赴夏茂镇文昌宫实地调研,搜集红色知识的历史资料。随后在洋元村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结合调研所得,讲述夏茂镇多名红军英勇抗战的故事;介绍闽西北首个党组织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讲述开国将军张延发的事迹。通过问答互动,让红色历史与本地遗迹相结合,激发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文昌宫调研红色历史)

(图实践团成员对儿童进行红色教育)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四大板块的有机联动,既让乡村儿童在体验中收获知识与快乐,也为地方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闽彣童行实践团表示,将持续优化活动模式,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贡献更多实践成果。(通讯员 洪子贻)

(图为实践团与儿童、支教村书记等干部的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