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躬身茶产一线,星火燃动茶乡 —— 安农大“茶山寻绿,星火燎原”团队为茶乡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2025-08-30 14:13 来源:中教网    阅读 2.4千
80
分享

7月8日,安徽农业大学“茶山寻绿,星火燎原”大学生创客空间实践团奔赴黄山市黄山区,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团队辗转于当地茶园、现代茶企与科研试验站之间,全方位调研茶产业链关键环节,以创新智慧探索“科技赋能+匠心传承”的兴茶新路,为茶乡振兴注入强劲活力,让青春风采闪耀皖南沃土。

生态种植园探访:科技与智慧的融合实践

7月8日下午,实践团抵达黄山区欣心庄园水果种植园。青年农场主何女士详细介绍了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的具体操作:大棚四周安装细密围网防止鸟虫啄食;顶部设置可开合天窗,高温时开启通风散热;葡萄架下散养鸡、鹅,家禽啄食杂草和落地残果,粪便自然增肥;收集枯枝还田转化为有机质;发酵烂果制成酵素用于追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谈及实践过程,何女士表示:“种植初期遇到不少问题,通过上网查资料、找技术,并不断摸索,才逐步形成这套适合自家果园的办法。”此行让团队成员直观认识到,现代农业发展既需科学技术支撑,也离不开因地制宜的实践智慧。作为农大学子,成员们表示将努力结合课堂所学与一线经验,服务乡村振兴。

农场主带领参观农场

猴坑探源:核心产区的传统技艺与销售创新

7月9日清晨,实践团抵达太平猴魁发源地及核心产区——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在猴坑村茶叶协会李秘书长陪同下,团队实地考察了半岛茶园的种植环境与茶树生长状况。茶园内的恩来亭等景观增添了人文底蕴。在村会议室,李秘书长现场演示太平猴魁传统采摘技艺。他拿出茶叶,其外形扁平如绿剑,详细讲解了“两叶抱一芽”等采摘标准,并演示关键步骤。同时,他重点介绍了当地在现代化销售模式上的创新探索。

李秘书讲解太平猴魁

合影

试验站见学:科技赋能的加工流程与茶种宝库

当日下午,在专家吴老师带领下,实践团参观皖南科研试验站。展示厅的流程图清晰呈现了各类茶叶的现代化加工过程。实验楼内,自动揉捻机、色选机等设备正在运行。吴老师拿起茶叶样本,现场讲解了含水量控制等加工关键点。团队随后参观了茶树资源圃。圃内收集了多种特色茶树品种,犹如“活体博物馆”。不同品种叶片散发的清香、蜜香交织,展现了茶树的丰富多样性。此行使团队对茶产业从种植、传统工艺到现代加工技术的全链条环节,有了更系统全面的认识。

产业前沿:历史传承与创新转型的紧迫性

7月10日,实践团参观太平猴魁博物馆,听取讲解员系统介绍其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随后走访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

公司负责人方女士指出,传统茶企当前面临市场萎缩等挑战,亟需通过机械化升级、产品创新及拓展年轻消费市场推动转型。她特别介绍了为适应市场研发的创新产品——太平魁红,并现场为团队冲泡。茶汤橙红透亮;香气呈现甜润的桂圆香与醇厚的蜜薯香交织;入口滋味醇厚顺滑,熟果甘甜层层释放,尾调带野花香,回甘温润持久。此款产品是传统茶企创新转型的例证。团队成员深刻领会到,在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产业持续创新变革的必要性。

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太平猴魁历史

采访茶企负责人

安徽农业大学“茶山寻绿,星火燎原”实践团深入黄山区茶产业一线,他们亲历了生态果园的智慧实践、核心茶区的传统技艺与销售创新、科研试验站的科技加工与种质保护,以及市场前沿的创新需求。团队切身感受到科技创新对产业提质增效的驱动力,认识到匠心传承的价值与产业变革的紧迫性。此次“三下乡”实践深化了成员的专业认知,增强了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团队成员表示将认真梳理成果,致力于结合专业知识与地方需求,探索科技兴农路径,为茶乡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撰文: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蒋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